缓解交通拥堵的对策与建议--期刊选粹
时间: 2024-06-26 01:04:31 | 作者: 招标采购
城市交通是城市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纽带和命脉,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国民经济的快速地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加上城市车辆数目的急剧增长,车辆与路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杭州现有非流动人口810万人,截至2010年底,杭州市区的汽车保有量已达69.15万辆。近三年,杭州新增近29万辆车,汽车保有量猛增70%。随着车辆上牌数持续增长,预计今年杭州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将超过80万辆,早晚高峰交通拥堵状况将比过去更为加剧。而杭州的交通资源配置尚未到位,地铁仍在建,快速路网未成形;每年还有30万人在驾校学习,随时准备加入这座没有交通平峰的城市。因此,杭城交通拥堵将进入常态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近几年来,杭州实行交通“人性化管理”,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如取消私家车上牌限制、试行单行线、实行“公交优先”、开通快速公交线、推行“免费单车”、实施“停车新政”等等。但目前来看,杭州交通管理仍面临一些问题:当前地铁工程全线开工,一系列道路建设整治工程全面铺开,给城市交通带来了阵痛,使交通管理工作更为困难;公交分担率还不高,城市道路交互与通行正陷入“公交车快不起来、准不起来——公交分担率下降——电瓶车、小轿车等个人交通工具增多——公交更慢、更不准——交通更加拥堵——公交分担率再下降”的怪圈;“停车难”问题有加剧趋势,因停车难又引发“乱停车”问题和“行路难”问题,有车族与无车族之间利益越来越难平衡。因此,如何破解杭州城市的交通拥堵难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与焦点。
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尝试运用多种行政或市场方式来缓解人们对日益严重的拥堵的抱怨,但效果不彰,不少举措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历史经验证明,治堵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贴膏药”式的权宜之计。放眼全球,伦敦、纽约和我国香港等大城市的治堵之策之所以效果明显,是因为这些城市的管理者把治堵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每个被纳入系统的要素都要协同配合,形成一种机制。尽可能缩短治堵工程与政策形成过程间的时间跨度,城市管理者从治堵的公共政策、管理体制、制度措施和技术方法等方面做科学配置,从而有效规避了在城市治堵系统工程中顾此失彼,留下隐患的风险。
交通拥堵现象是杭州长期面临的难题,并以常态化形态成为城市管理者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课题,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通过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与国内其它城市的治堵经验,笔者提出以下缓解交通拥堵的建议:
杭州缓解交通两难的主要理念应以“综合治理”为主,以“政府引导、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基础突破、公交优先、统筹发展”作为治堵基本的策略。杭州交通拥堵的形成原因很复杂,既有客观历史的原因,也有城市发展带来的新问题。由于历史遗留、规划滞后等客观因素,市区道路狭窄、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市区主干道的车流量已超原设计承载能力的数倍,造成城市板块之间有不少交通瓶颈。因此,杭州治堵最重要的是防止将治堵变成应急工程。应有适合杭州城市特点的做法,而不是一味效仿我国其它城市的一些限制机动车、控制车辆发展总量、提高停车成本等救急措施。
道路建设与公共资源配置应秉承“以人为本”与倡导公共投资公平性的原则。道路建设和交通改善主要是政府的公益性投资,道路等设施是公共资源。公益性投资的来源是全体纳税人,但是当前公益性投资的结果却是越来越倾向于有车族,导致道路公共资源“围着汽车转”,有利于乘车人和开车人,特别是有利于小轿车的使用者和拥有者,开车族成为交通改善最大的获益者,同时又是对政府交通治理意见最多的人群。杭州应打破这一怪圈,倡导公共投资公平化,有助于构建社会和谐。
保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公交优先”缓和车与路的矛盾。车和路永远是一对矛盾,只能处于相对的平衡之中,才能突破“囚徒的困境”。就小轿车而言,扩大购买,缩小使用,应该成为调整这一矛盾、走出“囚徒困境”的重要理念。应大力倡导上班靠公交,郊游靠轿车;城内靠公交,城外靠轿车;平日靠公交,假日靠轿车的思维模式。
治堵前期政府的积极引导很重要,如解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平衡不同利益间的关系,引入社会评估机制,交通利益各方参与政府决策,以此强化制度设计,避免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掐架”,同时,根据近年来杭州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原有路网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的具体问题应因地制宜,针对性地出招化解,针对停车难、行车难现象的不断加剧,以规划先行与基础突破的办法来进行改善。公交优先、统筹发展则是以全力发展城市公交为核心要素,再要求各方资源的统筹支撑与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许多交通体系很发达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依然存在。因此,杭城对交通拥堵的动作机制应建立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实现与健全,立竿见影地缓解交通拥堵也有一定的工作可做,因此,建议推进与解决杭城交通拥堵的问题分“短期应急处置”与“长期规划与联动”两个阶段来实现。围绕以上理念,缓解交通拥堵可以加强以下主要策略: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分担率作为缓解杭城交通拥堵的最核心对策。充分保障公共交通效益,从根本上改变市民出行方式。依托物联网技术、射频技术等,将高科技运用到公交系统上。采取减少公交车辆路口等候、延长通行时间等手段,以期达到公交车辆优先通行的目的。完善公交专用道网络,倡导学校、企业和事业单位使用校车、班车接送学生、员工。对现有公交专用道进行梳理,使之形成通达网络、发挥规模效益。研究实施公交专用道允许大容量、多乘员的校车、企业班车等大巴车辆同时进入公交专用道的措施,并为对响应这一倡议的相关单位给予政策鼓励,以此来提高公交专用道使用效率。坚持严管高压态势,加大违章处理力度,引导与规范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强化交通管理措施,加大道路监控与更先进的技术方法实时发现严重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继续强力推进机动车斑马线前文明礼让活动,让杭城的交通风貌成为城市品牌的亮点。以信号时间换取道路空间,以道路空间争取通行时间。科学合理优化信号灯配时,提升整体路网通行能力,实现道路资源利用和通行效益最大化。重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交通法规、文明行车、文明行路等方面公益广告的投入。倡导全社会遵守交通法规,配合文明交通社会风气的建立。对一些重大交通事故案例经常曝光,通过案例使市民认识到违反交通法规的严重性。加强公益宣传教育,宣传与树立先进典型与安全示范。利用市民学校、中小学校的教育场所,经常举办交通知识和法规的讲座,让广大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树立起现代交通意识。
2010年,累积到顶点的我国各大城市的交通困局,迫使各大城市政府探索解围之策。其中有不少城市出台了相关缓解交通拥堵的政策与措施,但不少城市出台的政策与措施虽在短期内可以放缓交通拥堵加剧的速度,但显著改善交通拥堵状况还需经时间的检验。杭州市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全方面实施主城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工程”放在了今年十件实事的首位,提出将抓好公共交通建设,新辟公交线路,逐步提升“公共自行车”服务水平,推进快速路网建设,加快停车场库建设,着力抓好交通管理等措施。根据杭州交通拥堵形成的成因与现状,本课题组建议要以系统工程的理念,全面评估杭城现有的交通资源与发展特点,前瞻性地运筹多部门参与,各项资源的综合协调与运用,建设立体形态的交通治堵长效机制,避免“头痛医头”或“贴膏药”式的做法,规避新出台的政策与措施随着交通流量的增长被抵消,以综合治理的方式构建杭州治堵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