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时间: 2023-09-26 08:23:32 | 作者: 学习中心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尚是一项新的课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环境效应及其监测与评价研究等。从目前看,关于描述生态修复功能与意义、讨论总结地区生态修复措施及经验、讨论生态修复概念及生态学机理的报道较多,但关于工程实施后不同生态修复措施生态、社会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监测与评价的问题还没解决?因此,如何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效果(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科学定量的监测和评价是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也是确定不一样的区域适宜生态修复措施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山东省有三个县(区)于2002年被确定为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区,根据水利部统一部署及要求,省水利厅及各级水行政部门对试点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全过程参与工程的立项、实施及验收。为全面反映生态修复工程的成效,特委托山东农业大学水土保持系开展了生态修复效益监测工作,通过对不同生境条件、不同生态修复措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指标做出详细的调查与定位监测,定量分析了项目区各种效益指标的变化及生态修复措施的成效。下面以淄川区为例,对生态修复效益监测内容与方法、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生态修复措施类型划分及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汇报。
以3S为技术平台,以TM和SPOT融合影像为遥感信息源,对项目区实施生态修复前后状况做监测,创建了生态修复效益监测数据库,实现了项目区三维可视化,见图
(二)定量评价了工程区及不同生态修复类型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阐明了生态修复效益多种性能指标的动态变化
实施生态修复措施后各植物群落植被覆盖度均大于修复前,项目区林草覆盖度显著提升,由修复前的42.7%增长到修复后的51.5%,增长幅度为8.8%。
①不同修复措施类型植被盖度:有林地(天然林或人工林)各植物群落乔灌草平均盖度为0.86,明显高于别的类型,表明对现有林地植被加强封禁保护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②疏林补植、荒坡造林和荒坡封禁三种措施:以荒坡造林和疏林补植后植物群落盖度的提高幅度较大(乔灌草平均提高0.20和0.18),表明荒坡造林或疏林补植比荒坡封禁(乔灌草平均提高幅度为0.04)更能有效提升植被盖度。③梯田封禁和封育后群落植被盖度:以林果梯田封禁后植被盖度的提高幅度较大(乔灌草平均提高0.35),表明对林果梯田进行封禁,自然恢复植被是比较有效的退耕还林措施。
生态修复后各植物群落地下根系生物量和地上林木生物量均比修复前有显著提高。①生态修复后不同植物群落的植被根系生物量(根重密度):天然混交林与单纯林分别为11.2 kg/m3和9.2kg/m3;人工混交林和单纯林分别为9.1 kg/m3和6.4 kg/m3。疏林补植、荒坡造林和荒坡封禁后植物群落的根重密度为3.6 kg/m3、4.7 kg/m3和2.7 kg/m3,分别比修复前提高了2.0 kg/m3、2.4 kg/m3和1.8 kg/m3。②不同群落乔木植物地上生物量:人工混交林和天然混交林的生物量(干重)分别为46.84t/hm2和39.47t/hm2,分别比相应的单纯林高出37.56 t/hm2和36.35 t/hm2。
生态修复后项目区植物群落类型显著增加,植物种类越加丰富。新增加植物群落类型6种。分别是:①荒坡火炬树人工林; ②荒坡侧柏×火炬树新造林; ③疏林补植侧柏人工林; ④退耕封禁梯田生态林; ⑤退耕封育梯田生态经济林; ⑥退耕封禁作物梯田灌草群落。
生态修复后项目区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明显提高。其中:有林地封禁型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其它修复类型,天然林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7和1.70,人工林群落的分别为24和1.26。疏林补植、荒坡封禁和荒坡造林的生物多样性均有提高,生态修复后疏林补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和1.0(比修复前提高了5和0.17);荒坡封禁型的分别为15和0.99(比修复前提高了12和0.08);荒坡造林型的分别为23和1.06(比修复前提高了16和0.27)。封育型林果梯田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4和1.2(比封育前提高了6和0.6),封禁型林果梯田分别为40和1.6(比封育前提高了20和0.72)。
生态修复后各措施类型植物群落的冠层水容量、枯落物储存量、枯落物水容量和土壤饱和贮水量(土壤蓄水量)均比修复前有明显提高。
直接经济效益:实施生态修复措施后,粮食年增收59.4万元。三年内生物堰增收10.5万元,拦蓄工程灌溉增加效益16.29万元。有林地封禁治理三年蓄积活立木、枝柴和饲料产出效益1038.99万元。疏林补植和荒坡造林地封育后蓄积活立木、枝柴和饲料增效产值61.29万元。经济林三年累计增加产值284.85万元。梯田封育三年增加产值59.4万元。
上一篇:
我国将要点扶持优势特征经济林树种
下一篇:
我国经济林树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