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大:“大思政课”如阳光般洒满校园每个角落
时间: 2023-12-13 11:08:56 | 作者: 中标公示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中,阐述工匠精神、科技强国、物联网工程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及对世界的贡献等内容;校领导每年与留校大学生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共度除夕;班导师不论白天晚上,第一时间为学生答疑辅导;公寓管理员们把学生当做自己孩子一样关心照顾……
近年来,大连民族大学牢固树立“大思政课”的理念,每名老师都是思政老师,每门课都是思政课,每名老师都在上思政课,校园就是大思政课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价值观培育、理想信念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润物无声,培根铸魂,立德树人。
“人工智能的意义价值在哪里?”“AI将在未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是否成为未来国际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课堂上,机电工程学院教授龙飞飞抛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们陷入了深思。
龙飞飞在授课过程中,除了书本知识,还经常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人生规划、人类未来等深层次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主人翁意识、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使命感。“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课堂气氛比之前更好了,学生们更加专注,听得饶有兴趣,津津有味。”龙飞飞说。
推行“大思政课”以来,学校通过顶层设计与教育改革,相继制定并推行了《大连民族大学关于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大连民族大学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办法》《大连民族大学关于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逐步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大力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和格局,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充分结合,开启了全新的教学育人改革与实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系多次组织专业教师召开“大思政课”研讨会,梳理提炼出职业道德、环境保护、中国精神、爱国敬业、崇尚科学、诚信友善、中国智慧等思政元素。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构建起“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架构,达到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
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刘浩然说:“老师在课上这样讲解很生动,既让我们涨知识,也让我们开眼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了解到,中国生物工程技术虽然起步时间不长,但是发展速度远超于预期,发挥的作用也将慢慢的变大,我们的专业一定大有可为。”
生物工程系主任金黎明认为,“ 大 思政课”不是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学理念、一个教学过程、更是一份育人责任。作为一线教师,要慢慢地加强育德意识,提升育德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性,主动承担起“ 大思 政课”建设工作,回归教育初心。
理工科研究生教育存在思政元素不易发掘、不易融入教学等问题。如何下大力气解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把“大思政课”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研究生的教育教学中迫在眉睫。大连民族大学出台了《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明确要求,研究生课程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铸魂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秋教授给研究生讲授《现代微生物学》时,特意介绍了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 黄祯祥的贡献。“研究生阶段,学生接触学科前沿机会多,思想活跃,但是辩证思维能力仍有限。导师是第一责任人,我的课堂就是要让‘大思政课’教育更贴近研究生实际,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先辈科学家不怕困难、坚持不懈致力于医学微生物科学研究的精神,与国家共命运,为祖国、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刘秋说。
在大连民大提起刘玉叶,不仅在校生熟悉和喜爱,离校多年的毕业生,依然难忘这位陪伴他们一起走过大学四年时光的“刘妈妈”。刘玉叶是学生公寓管理中心总经理,她二十载以校为家,凭着“我们是一家人”的担当与情怀,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照顾,全身心投入服务育人。
“我是一名不上讲台的‘老师’,学生公寓就是我上课的教室。”说这句话时,刘玉叶脸上洋溢着自豪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认识到,我从事的工作也是学校育人的一个环节,和学校里的其它教师一样,承担着育人的任务。在学生公寓这个岗位上,我要尽全力把学生服务好、教导好,希望所有的学生在学校里能认认真真学习,离开学校能快快乐乐生活。”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名班导师,我们不仅要为学生传明道,解心惑,更要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忘‘四有’好老师标准,与学生们一起‘学在民大’,共话成长,用心去指导,为新时代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理学院、预科教育学院教师齐淑华在教师节大会上的发言,引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齐淑华在大连民大工作20年了,从2002年担任班导师起,不论白天晚上,她都第一时间为学生答疑辅导。她的辛勤付出,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教师节时,有学生在微信中给她留言:“在岁月之河里,班导师如一名船长,带领我们驰向光明的前方。您是最美丽的班导师,用责任和学识编织着我们学生芳华年代的梦想。”
自2003年起,大连民族大学实行班导师制度,为每个本科生自然班配备一名专任教师为班导师,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心理健康情况和日常生活情况。目前全校已有500余位专业教师担任班导师,在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班导师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专业相关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慢慢的变成了推动教师更好践行教书育人职责的有效载体。 班导师担负着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要角色,是学校‘大思政课’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对各民族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明华说。
大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赵铸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全方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就是推进从“教”到“育”的发展和提升,实际做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具有影响力的“大思政课”工作格局,是一项大工程,必须体系化、长效化、常态化,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才能真正落地落实、见功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