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3148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夯实粮食产能基础的建议)
时间: 2024-07-19 12:13:15 | 作者: 专题专栏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3148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夯实粮食产能基础的建议)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夯实粮食产能基础的建议》提案收悉,感谢您对全市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做出详细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根据2019年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市水利局主要负责组织并且开展大中型灌区灌排工程建设与改造,相关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职能已划归市农业农村局。因此,市水利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科学院对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潍坊是农业大市,也是国家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既是稳增长调结构、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潍坊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以助力实施乡村振兴、破解明显问题为导向,持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三五”以来,全市农田水利工程投资38.4亿元,共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238.6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0万余处,灌溉面积达到876万亩。长期以来,这些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灌溉排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我市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积极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宣传阵地,创建“新闻媒体+政府网站+新媒体+新闻发布会”的立体宣传矩阵,切实提高水利宣传质效,围绕河湖管护、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旱灾害防御等重点工作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及时公开各项政策措施。2023年同5家新闻媒体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涵盖了电视台、报刊和网络媒体,实现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媒体全覆盖。2023年以来在各类媒体发布新闻报道105篇,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水利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累计公开发布政府信息500余条,召开新闻发布会4次,参加政策访谈节目2次,全方位报道我市水利改革发展成效,积极营造全民节水护水爱水舆论正能量。
扎实开展节水宣传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水情教育,充分的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节水宣传月”等时间节点,围绕农业节水、城镇生活节水等宣传主题,联合相关的单位开展了系列节水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通过宣传引导凝聚起了全社会惜水、爱水、节水的共识。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灌区建设管理工作。2013年以来投资4亿元开展峡山水库灌区、墙夼水库灌区、冶源水库灌区、黑虎山水库灌区等7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主要实施渠道防渗衬砌、维修或改造建筑物等,进一步提升灌区节水能力,提升灌区管理上的水准。“十四五”以来,实施嵩山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投资5525万元,分两年实施,2023年度任务已完成,2024年项目正在推进,计划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积极开展节水型灌区创建工作,2021年丹河水库灌区荣获山东省节水标杆单位,2022年丹河水库灌区和嵩山水库灌区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节水型灌区。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阵地。近年来,潍坊市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放在“三农”工作全局中谋划推动,认真贯彻“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依托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全力做好农田水利各项工作。以灌溉排涝设施建设为重点,按照灌溉与排水并重要求,科学布局田间灌排体系,做好与项目区周边大中型灌区的科学衔接,把田间小型水利设施作为优先建设内容,实施塘坝、坑塘等小型水源工程,优先利用地表水灌溉。针对近年洪涝灾害中的农田基础设施短板,优化项目建设内容,合理配套建设和改造输配水渠(管)道、排水沟(管)道、泵站及渠系建筑物,完善农田灌溉排水设施,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2019年以来,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2.4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25.7万亩,改造提升11.7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4万亩,完成耕地质量提升措施57万亩,新建配套机井11577座,建设塘坝162座、小型拦河坝19座、泵站492座,疏浚沟渠1218公里,建设田间道路1110公里,农田防护林网418公里,农田输电线公里。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08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9766万方,提升粮食生产能力1.5亿公斤,项目区年人均增收352元,为保证全市粮食稳产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其中2019年项目在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考核中成效显著,获省政府奖励3000万元。
确定了“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以及“县负总责、镇(街)落实、村为主体”的管护原则。县级政府对建后工程运行管护负总责,按照“建管并重”要求,统筹做好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行管护工作;镇(街)政府履行属地管理责任,负责区域内各类工程运行管护,建立管护制度,明确管护标准,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确保工程运行管护工作落实到位。
为进一步做好农田排涝工作,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农田排涝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通知》,各县市区按照防汛排涝“一盘棋”的原则,对区域内涝问题做全面梳理、认真排查,按照“上下游”、“左右岸”统筹规划的原则,对排涝体系做全面系统治理。将中小河流和骨干排水系统治理疏通,开展高速公路、国省道建设阻断排水沟渠问题和路沟不畅问题排查治理,加大以农田排涝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近年来实施青州、昌乐两县交界农田排涝工程等项目建设,共投资42374.8万元,维修泵站94座,重建维修塘坝387座,维修机井、大口井6403眼,更换修复输水管道518.56公里,新挖疏浚排水沟976.14公里,维修渠道100.05公里,维修生产桥150座,全方面提高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扎实开展山东省优秀基层水利技术人员推荐评选工作,向基层一线倾斜,鼓励广大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履职尽责。加大对基层水利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以上带下,以点带面,提升水利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为推进新阶段水利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人才队伍保障。
投入引导和保障工作。一是试点先行,逐步推开。为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重建轻管”等问题,实现设施长期发挥效益,2024年统筹资金500万元,选择基础较好、代表性强的县,围绕高标准农田、小型水利设施等农村基础设施运行管护开展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下步继续研究完善管护措施和保障机制,逐步在全市推开。二是建立机制,多方参与。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农村基础设施运行长效管护机制,由县级政府统筹抓总,各乡镇、街道、村庄分级负责,引导和督促基础设施使用主体、受益群众热情参加,并通过购买保险公司、三方机构服务等方式,形成各方齐抓共管格局。三是财政引导,撬动投入。市财政将统筹涉农领域资金资源,强化投入支撑保障。一方面,通过购买农村基础设施保障保险方式,用财政投入撬动保险资金,增强对设施因灾损毁等维修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奖优罚劣”引导机制,鼓励乡镇、街道多渠道筹资筹劳,做好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维护。
。持续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落实专项宣传资金和人员,进一步丰富宣传载体和形式,在充分的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新媒体的基础上,加大线下宣传力度,例如组织节水文娱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广泛宣传我市资源型缺水现状、中央建设国家水网的政策要求,以及我市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为潍坊现代水网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根据市政府印发的《潍坊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通过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质量等级较低、建设内容不全,需要提质改造类的项目区,纳入立项范围做改造提升。全方面提高新建改造项目亩均投入标准,在建设内容、标准和方式上提质提标,打造一批示范工程、典型项目。加快补齐短板,把农田排涝设施与灌溉工程同步规划建设,让农田真正成为“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田。“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新建80万亩,改造提升70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十五五”期间计划投资新建109万亩,改造提升120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
。一是对田间排水沟渠不通畅问题进行规划治理,对“竹节沟”等进行疏通治理,对因种植农作物填埋的排水沟,全方面开展疏挖,恢复原有排水沟渠,提高农田排涝能力。二是对中小河流进行系统规划治理,按照流域系统治理原则,快速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逐渐完备防洪排涝功能。三是对原有骨干排水渠道制定治理方案,结合大中型灌区改造进行清淤治理,设计标准不达标的扩挖疏浚,形成“田入渠-渠入沟-沟入河-河入海”的农田排涝体系。
。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主体落实,认真落实《潍坊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运行管护实施细则(试行)》,全方面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水平,确保建成的各类工程管好、用好,长期发挥效益。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农田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