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美清城”更有“含金量”
时间: 2024-03-24 21:01:28 | 作者: 半岛游戏
“填好土之后,还要把土踩实,这样树苗才能顺利长大。”在清城区洲心街道凤翔社区,市民陈先生带着小朋友参加了社区组织的植树活动,他一边动手,一边教孩子们如何植树,“让他们参与植树,培养植树护绿的好习惯,十分有意义,后续还会带他们过来,一起呵护树苗成长。”
这是群众植绿护绿、参与乡村绿化工作的生动实践。自乡村绿化工作开展以来,清城区着力在谋划部署、宣传发动、机制完善等方面持续发力,充分的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乡村绿化工作,以党建引领快速推进绿美清城生态建设,持续提升全区生态“含绿量”。截至3月18日,全区已种植苗木128464株。
去年以来,清城区贯彻落实省、市相关部署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高质量推进绿美清城生态建设,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乡村绿化过程中,清城区推进乡村绿化工作方案及十二条举措,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宣传发动、认捐认种,热情参加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和义务植树活动,全区65个单位445名党员干部带头在自家乡村住房申报打造“美丽庭院”。
同时,清城区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乡村绿化,动员社会各界人士通过认捐认种、义务植树等方式参与乡村绿化工作,目前捐赠资金超932万元。各镇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利用乡贤返乡契机,先后组织召开乡贤座谈会180余次、走访乡贤1660余人,引导乡贤以各种方式支持家乡的绿化美化工作。积极引导返乡学生为绿充“植”,发动3500余名大学生参与乡村绿化志愿活动,探索村(社区)“点单”—大学生“接单”绿化志愿服务模式,组建8个“绿美广东”青年志愿服务队微信群,引导青年人才参与认捐认种、乡村清洁等多元化乡村绿化行动。
此外,各镇(街道)、区直机关单位携手“两代表一委员”、企业人士、妇女团体、乡贤、学校师生、校友会等群体积极打造各类主题林。截至目前,全区已打造人大林、巾帼林、企业林、校友林、青年林、亲子林等各类主题林71个。其中,广东财经大学清远校友会在银盏社区种植了一片约16亩包含1200株茶花、香樟、罗汉松等各种树苗的“广财校友林”。
结合和美乡村建设、“四小园”生态建设等工作,清城区将乡村绿化规划融入村庄建设和农房风貌规划,通过见缝插绿、立体植绿、拆违建绿、补种乡土阔叶树等方式植绿补绿,因地制宜建设绿美小公园、绿美小花园等小生态板块。全区累计创建和美乡村1502个、建成“四小园”1780个,其中,新桥石桥头村和大水坑村、石岐白沙村和白庙社区成功创建为清远市生态村。
清城区举办“村村清洁、村村绿化,我的家乡我建设”冬春行动启动仪式,将村庄绿化与乡村振兴、村庄清洁行动一并推进,重点加强村前屋后、“五边”“四旁”绿化提升,一体推进村庄危房、乱搭乱建、池塘清淤等综合整治,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成果。目前全区已建立完善的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81个村(涉农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乡村绿化工作是清城区推进绿美清城生态建设的其中一部分。去年以来,清城区立足自身实际,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全方面提升造林绿化质量,全方位推进绿美清城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
树苗种下去,还要养护好。清城区建立网格化管护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合理区划、网格管护、定人定责”的要求,将全区乡村绿化种植区域划分成640个管护网格,通过组建乡村绿化管护专业方面技术团队、党群志愿服务队、社会力量志愿服务队“三支队伍”,落实“定期巡逻、定期管护、定期专业养护,植树节前后必到、管护日必到、恶劣天气或自然灾害必到、主题党日必到、党组织召集必到”的“三定期五必到”工作机制,广泛发动各方力量热情参加到苗木管护养护中,将浇灌、施肥、修剪、防护等管护责任细分到网格、责任明确到人。
值得关注的是,清城区开发了“绿美清城”养护APP,将640个网格绘制成一张线上网格图,并通过线上网格二维码随时随地查看每个网格的养护信息,确保做到既种好树又管好树。
清城区现有森林面积5.76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5.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4.40%。2023年,全区完成林分优化13211亩,新造林抚育6219亩,完成森林抚育2.8万亩,造林主要种植红锥、火力楠、木荷、枫香、山杜英等乡土阔叶树种。
在加大人工造林的同时,清城区将绿美生态建设与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相结合,全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强对林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服务工作,培育更多产业化联合体。去年9月,清城区召开了绿美清城生态建设有关工作会议,要求继续优化辖区林分结构,严格森林资源分类经营,加快提高生态功能森林比例。
据统计,2023年清城区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7430亩、“五边”绿化2500亩,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落实植树75.1万人次、义务植树262.9万株,209株古树名木实现挂牌登记、救治保险、管护责任等全方位保护,完成对80—100年树龄的老树后备资源普查。目前,清城区现有森林面积5.76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5.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4.40%。
今年清城区积极实施桉树林改造行动,更新树种为木荷、枫香、山杜英等阔叶树种,同时大力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积极落实产业用地规模,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用地,引导发展“企业+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培育一批林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林下经济产业基地,延长林业产业链,打造林业产业集群,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聚焦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清城区大力推动以森林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整合零散的林地进行流转,大力种植杉木、黎蒴等用材林和红锥、火力楠、枫香等乡土阔叶树种,不断的提高森林蓄积量和林地生产力,同步带动林下种植、养殖业发展。清城区林业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种植方面,依托林地、山地种植竹笋、茶叶、油茶等经济林果;在养殖业方面,重点养殖清远鸡、乌鬃鹅等家畜家禽。同时结合清远麻竹笋特色产业,计划2024年麻竹笋扩大种植2000多亩、新种油茶1500亩。
在林业第二产业方面,以林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较快,打造出一批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群众欢迎的林产品品牌,其中林中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威利邦木业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竞争力不断提升。
清城区重点围绕以森林生态旅游、森林度假为主的第三产业,高标准打造飞霞风景名胜区、牛鱼嘴森林公园、黄腾峡森林公园等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紧抓各类机遇,大力推动依托原生态森林地貌、森林度假、康养减压概念精心设计的大罗山茶园、山其洞等乡村民宿,一直在优化城市观光之旅、岭南文化之旅、户外活力之旅、北江风情之旅、山水休闲之旅5条旅游精品路线,规划建设好南峡山森林步道,吸引更多市民到户外畅享“森”呼吸。
清城区严格执行古树名木分级管护制度,实现古树名木全覆盖,明确保护管理单位责任,全区209株古树名木实现挂牌登记、救治、管护责任等全方位保护,并主动在市级救治保险的基础上额外增加投保额度5000元/株;完成对80—100年树龄的老树后备资源普查,并建档管理;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自然生境,定期对古树名木做全面巡查,督促管护单位定期对古树生长环境进行清杂;对15株濒危古树名木及时开展救治复壮。坚持古树名木与城乡基础设施和谐共存,留住绿美广东乡愁记忆,去年6月,考虑古树生长情况和项目建设需要,清城区成功迁移生长在广清城际北延线年的古黄葛树。
在全球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之时,清远市清城区这片活力四射的土地正在静静铺开一场绿色转型革命的帷幕。清城区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措施和行动,找准把绿色生态转化为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金钥匙。
去年,清城区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7430亩,全民植树75.1万人次、义务植树262.9万株,209株古树名木实现全方位保护,对80—100年树龄的老树进行后备资源普查……一个个数据无不彰显了清城全民植绿爱绿护绿的决心。
绿色资源如何解锁发展密码?在探索生态资源多元化利用方面,清城区通过整合零碎的林地、推广林下经济和发展森林旅游等方式,不仅保护生态环境,也为地方经济的绿色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通过建立和完善林长制,清城区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工作机制,确保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实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然而,构建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为实现这一目标,清城区要一直深化和拓展其生态建设的领域和措施。
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对森林、湿地等关键ECO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通过实施更为精细和科学的生态恢复项目,利用最新技术和方法,提升ECO的自我修复能力和功能,加强生态监测,确保修复工作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
此外,要致力于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通过优化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和绿色能源等低碳经济产业,引领经济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同时,将鼓励企业采纳绿色技术和生产方法,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升级和转型。
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也是未来工作的重点。通过持续完善林长制度,清城区可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更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林业法规,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其生态功能的持续发挥。
为了增强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和支持,清城区还能更加进一步提升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通过举办多样化的生态教育和宣传活动,建设生态文化公园和自然中心等平台,普及生态文明的知识,培养公众的生态文明观念。
为了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清城区还需探索实施更多新的治理模式和机制,包括生态补偿、绿色信贷以及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治理方式,以此激发社会和市场对生态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凤城街道聚焦经济发展、改革创新、生态环境、城乡融合、社会治理,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富民产业提质增效、城乡发展更加亮丽,力争把绿色打造成为凤城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党建统领显“本色”,筑牢绿美生态新格局。紧密围绕“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凤城街道通过组建乡村绿化专班,举办专项会议和培训,凝聚了推进的合力,确保绿化工作落到实处。同时,通过党群同心、社区合作,发挥“大工委”和“大党委”的作用,选派指导员,组建工作组,全方面推进人居环境治理、乡村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一盘棋”工作格局。
典型引领亮“底色”,做实富民产业新路径。凤城街道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制定了全面振兴乡村的发展策略,这中间还包括“一山一水一城一商圈”的蓝图规划,着力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通过推进农文旅一体化,以笔架山、笔架河为中心打造的田园综合体,不仅丰富了乡村风光,还激活了地区经济,实现了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创新带领增“成色”,勾勒绿化共治新图景。凤城街道通过创新引领,强化了绿化共治,整合了绿化工作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美化,采用网格化和精细化管理,强化了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了农村繁荣和生活幸福。通过构建“绿化+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了绿化工作的全面覆盖,目前已成功开展50次植树活动,种植树苗超过1252棵,显示出良好的进展和成效;依托“三走四同”“逢四说事”机制,开展联系群众活动,发放倡议书和信件约5500封,利用多种媒介加强绿化宣传,引导市民热情参加生态文明建设,一同营造绿色美丽的乡村环境。
为打造更有韵味的绿色乡村,清城区东城街道营造“党员干部作表率,村民居民齐参与”“双向奔赴”的浓厚氛围,多向发力绿化美化自己家园。
东城街道按照“以道路为骨架、以11条水系为脉搏”的原则制定绿美东城总体设计,结合各村(社区)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人文传统,因势利导、培育特色,根据绿化提升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型、休闲旅游型等不同的村庄定位,因地制宜,致力做到一村一规划、一处一靓景。
抢抓冬春植树造林的黄金时节,东城街道实施“五边”“四旁”全面绿化美化,联合市直、区直单位、“两新”组织等结对共建单位和党员、乡贤、、志愿者等开展各类种植活动,目前全街已种植7735株树木。
为落实整体绿化与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相结合的要求,东城街道因地制宜,打造各类特色林。其中,新桥朝阳村种植180棵黄花、紫花风铃木,莲发社区澜水排坑莲发段河堤连岸种植270株簕杜鹃,因地制宜打造“网红林”,用连片风景吸引市民游客打卡,推动林业与其他产业促进发展。东城街道在新桥村灰砂岭租赁150亩山林,与农科院合作开展南药试种,发展中药材和林特产品种植等林下经济,种植经济林,推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已订购2万株山桐子树苗。
种树之后还要管养,东城街道发挥“党员干部突击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职教城师生先锋队”作用,实施社会化护苗。对道路景区等公共区域,由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进行日常管护,对苗木进行跟踪管护;村前屋后村民划包的种植区域由村小组长作为监督员,实行村民属地承包管养。目前,东城街道共建立乡村绿化管护党群志愿服务队17支,分成71个网格队伍,细化管护任务,做到无缝隙、无盲点、全覆盖绿化养护。
在清城区龙塘镇,一场全民参与的绿化行动正蓬勃开展。这场活动不仅吸引了党组织、党员干部、乡贤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参加,更是动员了广大群众共同书写一篇关于植绿、护绿、爱绿的美丽篇章。截至目前,全镇已成功种植超过1.7万株树苗,打造了8片主题林和4条示范乡道。
在这场绿化行动中,党员们起到了带头作用,将绿色建设纳入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中。通过组织120余次的绿化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乡村的绿色空间,还促进了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女性力量也在这一行动中大放异彩,龙塘镇妇联与区妇联、女企业家共同在下寮村种植了以女性命名的林区,展示了女性在推动绿色发展中的独特魅力和强大能量。
界也不甘落后,11所中小学的师生和家长共1467人参与到植树活动中,种下了各类树苗584棵,用实际行动传递了绿色文明的生活理念。同时,人大代表通过建立示范公益林,展现了履职尽责的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样板。
此外,广东财经大学清远校友会通过在大笪林开展“广财林”种植活动,认捐认种了约1200棵苗木,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植被覆盖,也体现了校友对家乡生态建设的支持和贡献。乡贤们回归故里,通过捐赠资金和苗木,成为乡村绿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共同为龙塘镇的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上一篇:
森林火灾事例警示(一)
下一篇:
教师耗费性生物财物归于存货的领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