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碳汇跨区治沙的绿色力量——零碳研究院碳报(第四十期)
时间: 2023-12-27 02:20:31 | 作者: 半岛游戏
2020年9月,我国明白准确地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做多元化的分析解读。
1.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视频出席第十四届“摩纳哥蓝色倡议”活动并作主旨发言
3.国家能源局发布1-2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太阳能发电装机同比增长30.8%
1.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视频出席第十四届“摩纳哥蓝色倡议”活动并作主旨发言
3月20日,第十四届“摩纳哥蓝色倡议”活动在摩纳哥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通过预录视频方式出席活动并作主旨发言,他指出,海洋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海洋污染综合性治理,加快建设美丽海湾,强化海洋ECO保护。
零碳解读:黄润秋表示,当前全球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陆源污染、海洋垃圾与微塑料污染等诸多挑战,国际社会必须携手前行、共同解决。他倡议各国不应被海洋分割成不同孤岛和阵营,而应通过海洋更紧密团结起来,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中国政府秉承“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深化海洋领域国际交流,与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两部门发通知,加快制定修订一批重点领域节能标准。其中,在工业领域,加快修订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机械等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提升电机、风机、泵、压缩机、电焊机、工业锅炉等重点用能产品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努力实现标准指标国际先进。同时,在能源、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领域也作出相应的规定。
零碳解读:节能标准是国家节能制度的基础,也是推动全社会节能降碳的重要支撑。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和强制性能效标准,是满足节能管理的基础要求,依法一定得执行。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实施强制性能耗限额国家标准108项、强制性能效国家标准66项、推荐性节能国家标准190项。
3.国家能源局发布1-2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太阳能发电装机同比增长30.8%
截至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6.0亿千瓦,同比增长8.5%。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同比增长11.0%;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1亿千瓦,同比增长30.8%。1-2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569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28小时。其中,火电720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39小时;核电1209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4小时;风电401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78小时。
零碳解读:能够准确的看出,1-2月份,全国新能源无论是装机容量,还是累计平均利用时间,都在迅速增加,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势头不减。这也显示了我国向绿而行的决心和力量。跟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趋势还将持续。
通知要求,国家储备林建设应在严格保护耕地等前提下,开展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和相关配套活动,根据真实的情况第一先考虑集约人工林栽培,统筹发展中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长周期大径级用材林。不得在国家级公益林范围内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
零碳解读:通知规定,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鼓励多元化投融资建设国家储备林。可结合国土绿化,按规定统筹使用各类支持资金,在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方面对国家储备林建设予以支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国家储备林建设。国家储备林贷款贴息、保险等按相关规定执行。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3月17日,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在海口市通过了《海南红树林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技术评审。该方法学科学设定了适用条件、基线情景识别、额外性论证、碳汇计量方法和监测程序等内容,给出了湿地不同盐度和养分情形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选择,纳入沉积物有机碳库的核算,并给出不一样红树林湿地的沉积物有机碳库增量的缺省值。
零碳解读: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其中,滨海蓝碳主要为红树林、盐沼湿地和海草床等ECO,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或从邻近ECO捕获截留的碳。相比于陆地生态系统,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具备极大的单位面积碳埋藏速率、长达数千年尺度的碳周转时间以及长期持续的固碳能力。
3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聚焦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国家重大战略以及省委、省政府明确的重点建设任务,依托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梳理筛选具备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常态化向民间资本进行推介,多种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
零碳解读: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投资建设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太阳能发电、风电、充电桩等能源类项目,不得在布局规划、指标安排、资源出让、核准(备案)手续办理、并网运营等方面对民间投资设置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
2023年3月14日,《合肥高新区工业公司碳积分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发布:构建碳积分运行机制,首批选择30家企业作为试点单位,建立碳积分基础数据库;构建碳积分结果应用机制,已有3只绿色基金,累计投资了84个节能环保、新能源项目,总规模近20亿元;强碳积分试点推广应用,通过部分企业先行先试、以点带面,促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和整体绿色升级。
零碳解读:以工业公司为管理主体探索实施碳积分试点,建设工业公司碳积分评价体系,为全国首创,具有创新示范效应。坚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带头示范,鼓励别的企业热情参加的原则,制定碳积分奖补政策,强化政策资金引导支持。加强多维度结果运用,将碳积分与政策兑现、贷款贴息等联动,创新碳金融理财产品服务。
3月18日,蒙能集团举行重大能源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此次集中开工的8个项目,包括6个新能源项目和2个火电项目,总投资506亿元,总装机1070万千瓦。其中,6个新能源项目总装机670万千瓦,分布于自治区4个盟市、7个旗县,充分的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禀赋,计划于今年年底全部实现并网发电。
零碳解读:此次开工的装机相当于再造一个蒙能集团,创造了自治区所属国有企业一次性开工顶级规模、投资额度最多的历史纪录。项目建成投运后,将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绿电替代、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起到非消极作用,也将为自治区做强做优做大新能源产业链、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应有贡献。
3月21日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2中国巨石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报告数据显示,该公司实施绿色能源计划、低碳生产技术、零碳循环模式,实施屋房光伏发电探索,配套风力发电工程,通过充分开发利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使工厂拥有综合为零的碳排放表现,使得绿色产品产量占比100%。
零碳解读:该公司在生态环保建设资金的支出和投入上,保证项目环保投资占比不少于2%,在工艺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改造方面支出超1.8亿元,三废治理投入金钱超1.1亿元。同时,自主发起节能减排减废、职业健康项目共计208项,项目累计节约标准煤41775吨,相当于23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1万吨,相当于一年植树约600万棵。
据财联社消息,硅谷银行曾被称为“气候银行”,它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企业来提供了大量贷款,并主导或参与了美国62%社区太阳能计划的融资。截至倒闭之前,其在官网上显示,其已服务了超过1550家从事气候和可持续性工作的客户,涵盖了从绿色能源到农业等各个方面。
零碳解读:由于涉及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碳捕获、智能农业等新兴起的产业,气候科技项目通常在技术成熟度、商业化程度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硅谷银行等专业化银行对行业的支持至关重要。Astanor Ventures联合发起人Eric Archambeau表示,硅谷银行倒闭在气候科技融资ECO中留下了“巨大的空缺”,“这些年轻公司将面临更多繁文缛节,因为它们必须转向其他非专业化银行。”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9日报道,布鲁塞尔为与美国在关键技术上展开“补贴竞赛”扫清了道路,使欧盟成员国能够在努力将项目留在欧洲之际与美国的巨额激发鼓励措施展开竞争。报道称,欧盟委员会9日公布的这项改革将首次认为,如果欧洲以外国家提供类似的激发鼓励措施,那么将大规模公共资金用于绿色项目将是正当的。这大大违背了此前欧盟内部对国家补贴的监督。
零碳解读:这些措施将使各国能够把数十亿欧元注入太阳能电池板、电池、风力涡轮机、电解器和热泵的生产。报道称,欧盟一直在加紧寻找应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办法,该法案包括针对清洁能源技术的3690亿美元补贴和税收抵免。(参考消息)
随着春暖花开,我国中东部多个城市也创下3月上旬同期最暖纪录。之后,一场强冷空气自西向东袭来。就在一轮热冷空气的较量下,加之北方地区去年冬季以来普遍干旱少雨,2023年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沙尘天气拉开了帷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10年来全国累计造林10.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3月21日恰逢第11个国际森林日。
事实上,沙尘天气除了受植被的影响外,还被气温、气压、气流、降水等综合天气系统,甚至整个气候系统影响。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吸碳器,可以缓解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全球变暖的趋势,以此来降低沙尘天气发生的概率和强度。在我们没办法根本改变天气系统的前提下,沙漠治理、植树造林等手段对于沙尘的抑制还是有效的。因此,用好用足我们力所能及的绿色造林手段十分重要。
本文从今春肆虐的沙尘天气入手,分析沙尘天气的成因、发展历史,以及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从而发现森林植被在防风固沙中无法替代的作用。同时,进一步研究森林碳汇对于植树造林的推动作用,浅析当前森林碳汇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森林碳汇对于跨区域治沙的作用,建议全球合作,国际协同,建立区域机制,从而有效控制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不是当今的产物。在历史上,就有多次沙尘天气,甚至沙尘暴被史料记录下来。尤其到了明代之后,由于森林的大规模砍伐,沙尘暴大规模出现。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根据史书记载,从明朝有沙尘暴记录的1441年开始,到1644年明朝灭亡,史书出现了97次关于沙尘暴的记录。
进入清代后,随着雍正元年(1723年),清朝普遍推行“摊丁入亩”。“大清在政策利好和番薯、玉米、马铃薯等高产美洲农作物广泛传播等农业革命刺激下,慢慢的出现了人口大爆炸,到了道光十四年(1834年)突破4亿大关”。于是,北方生态脆弱地区开始大规模开发,生态问题愈加严重。
得益于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工程,林进沙退,近年来我国沙尘天气开始减少。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高鑫表示,今年冬春季节,我国降水量偏少,2月下旬以来天气回暖,沙源地气温迅速升高,的沙源地容易迅速起沙。同时,3月10日发生寒潮,在冷空气和大风的作用下,形成了大范围的沙尘天气。高鑫表示,有利的沙源、大风天气、不稳定的空气状态是形成沙尘天气的3个门槛。每年3-5月,北方就易发生大规模的沙尘天气。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成来等人的研究结果为,地表风速减弱、植被增加、土壤变湿是造成我国北方近20年沙尘暴活动减弱的原因,总体上看,气象要素变化是近20年沙尘暴持续减弱的主要驱动因子。
吴成来称,全球气温升高使得高-低纬度间的温度梯度减弱,因此导致风速减弱。同时,已有研究表明,全球温度上升有利于植被成长,特别是土壤湿度也增加的情况,可能是造成植被增加的重要原因。
另外,全球变暖可能会使得东亚雨带北移,从而使得我国北方变湿。因此,全球变暖可能是造成近二十年来东亚沙尘活动减弱的主要“幕后推手”。
但由于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周期性,将来也有一定可能会导致风速、土壤湿度等因素的变化趋势发生扭转,从而使得沙尘暴活动增强。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北方沙尘暴有所增强,如2021年我国北方就受到两次强沙尘暴过程的侵袭,影响极大。因此,综合看来,尽管未来全球变暖有几率会使沙尘暴活动继续减弱,但考虑气候系统的年代际周期变化特征,未来沙尘暴减弱趋势也有可能发生扭转。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也表示,沙尘天气变化趋势与全球变暖有一定关系。未来,年代际尺度上总体依然有利于春季沙尘日数呈偏少特征,但在年际尺度上不排除仍有春季沙尘日数偏多的年份。
未来, 随着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中国沙尘暴会出现怎样的长期变化?高鑫称,目前,这一问题的研究尚无准确结论,“从全球尺度来看,气候变暖不会改变沙尘暴发生的规律,但从某个小区域来看,比如气候变暖有几率会使冰川融水增加,一些沙源地的地表被固定,沙尘天气就会减少”。
虽然沙尘天气是自然界一直存在的天气现象,与整体生态系统和天气系统的改变有关,但通过植树造林措施可以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和改善沙尘天气。森林植被抑制沙尘的作用毋庸置疑。
首先,森林可以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土壤侵蚀和流失,固定土壤;其次,森林可以阻挡风沙流动、降低地表温度,减缓天气对地表的加热,由此减少对流层的强度,减少沙尘暴形成概率;最后,森林可以影响区域及全球水循环,有助于改善天气特征情况,从ECO层面减少沙尘天气发生。
我国经过多年治理,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科尔沁四大沙地林草植被累计增加226.7万公顷,实现了生态整体改善。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完成的防沙固沙任务超过1.64亿亩以上,国家级沙漠公园高达98个。我国沙尘暴从发生频次、规模来看都有明显改善。
当然,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必须尊重自然,尊重科学。曾有学者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经过试点调研,发现沙漠地区的绿化一定要注意植物用水的平衡。因为森林植被会大量消耗地表水,如果失衡,用水过量,反倒会推动地表的加速沙化,得不偿失。所以,建议因地制宜,多种植稀疏植物,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
然而,这仅仅是技术路径问题,如果应用得当,就一定会发挥防风固沙的作用的。现实中,我们对于大气的变化并不能短时间内进行干预,并达到预想效果。虽然碳中和十分美妙,但那是30年之后的事情,彼时说不定地球已经承受着升温2摄氏度的后果。我们人类能做到的,首先是植树造林,开展绿化。这是我们人类能采取的为数不多的,力量有限的,但局部效果尚佳的手段。
此外,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具有碳汇量大、成本低、生态附加值高等特点。一方面,森林通过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可以缓解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全球变暖的趋势,以此来降低沙尘天气发生的概率和强度。另一方面,相对于人类社会日渐增长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排放速度,森林资源的总量、规模及质量仍相对有限,在双碳目标下,人类对于碳汇的需求量将持续不断的增加,进一步发挥森林及林业碳汇功能,对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在此过程中森林碳汇的经济价值将得到彰显。
植树造林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激励全社会去做这项对于低碳发展和抑制沙尘的工程。于是,森林碳汇被开发出来。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把提升ECO碳汇能力作为“碳达峰碳中和”重要内容和重点任务。其中,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作为增加ECO碳汇和实现森林ECO碳汇功能经济价值的主要途径,已成为政府推进碳中和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2021年12月,我国第一个林业碳汇国家标准《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指南》发布,并正式实施,这为林业碳汇开发提供了参考和指南。
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参与林业资源交易,由此产生额外的经济价值,包括森林经营性碳汇和造林碳汇两个方面。
1)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需要有国家备案的方法学才可申请项目备案和减排量签发,包括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可持续草地管理温室气体减排计量与监测方法学等5个方法学,其中,申请碳汇造林项目需要为2005年2月16日以来的无林地,土地不属于湿地和有机土的范畴等门槛下才能申请。申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需要是乔木林地,林地属人工幼、中龄林,林地无时间限制。同时,为维护有关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CCER林业碳汇项目在提交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申请前,需要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出示项目线)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流程最重要的包含为7个步骤:分别是项目设计、项目审定、项目备案、项目实施、项目监测、减排量核证及其备案签发。
3)林业碳汇交易有两种方式:一是项目林业碳汇CCER获得备案签发后,在交易所交易,能够适用于重点排放单位(控排单位或纳入企业)履约或者有关组织机构开展碳中和、碳补偿等自愿减排、履行社会责任。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交易方式。二是项目备注注册后,项目业主与买家签署订购协议,支付定金或预付款,获得国家主管部门签发减排量后交付买家林业碳汇CCER。
当前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交易存在较多困难和痛点,制约着林业碳汇作用的发挥以及森林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体现。
首先,项目开发难度大、流程长。林业碳汇开发需要满足较为严格的土地合格性问题,如碳汇造林项目的土地应该是 2005 年2 月16 日以来的无林地(不同时满足郁闭度≥0.2,连续面积≥1亩,成林后树高≥2米这三个条件),简单地说就是在无林地上新造林。造林项目活动的土地不属于湿地和有机土的范畴。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要求是项目地土壤须为矿质土壤等。同时,还需准备土地合格性证明文件、造林作业文件及批复以及编写项目设计文件(PDD),并挂网公示后经第三方审查,各种文件准备及审批流程较长,增加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时间和成本。
其次,交易市场不完善、成本收益不匹配。碳市场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我们国家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但我国碳市场自2011年开始交易试点以来,针对CCER的市场化机制较为不完善,一是对碳配额与 CCER 重视程度不够,碳配额的上市交易以及碳配额的管理宽松,致使碳配额的交易热度远高于CCER。另外,各交易试点对于 CCER 的抵消比例的限制,使得市场需求方对其缺少兴趣。2017 年发改委暂停 CCER的备案与签发等工作后,也较大影响了林业碳汇 CCER 项目的开展。此外,碳交易市场试点以来CCER价格长期在 20-30元/吨徘徊,碳汇价格偏低,与林业碳汇开发的较高成本形成落差,造成林业碳汇项目收益回报偏低,缺乏有效经济激励。
可以确定的是,在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相对不确定性中,植树造林是确定的。森林碳汇则是推动植树造林的增压器。如果能突破障碍,把森林碳汇的政策工具用好用足,则能够对生态环境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从而在控制沙尘天气中多一些主动性。
当然,针对防风固沙的造林,已经不是我们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了,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因此,这还需要更深刻的国际合作。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具有多重效益,是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战略方向。同时,相较于工业,林业碳汇成本相比来说较低。推进林业碳汇开发交易有利于调节全国碳市场的碳价、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并为公司可以提供灵活履约选择,大大降低企业履约成本,对推动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备极其重大作用。
一是简化林业碳汇开发流程、完善交易机制。林业碳汇开发前期准备工作繁琐、审批周期较长,不利于林业碳汇的发展。应尽可能简化相关流程,可以将项目设计文件、审定报告、监测报告和核证报告等一同申请备案,减少了项目业主在备案过程中的等待时间,缩短了整个备案周期。其次,应尽快启动林业碳汇 CCER 交易市场,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提高对碳汇的需求,并重新评估放宽可用于全国碳市场抵消机制的CCER自愿减排量的时间门槛,以及抵消使用比例。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林业碳汇 CCER 的开发当中来,让市场主体在碳汇开发中发挥主体作用。
二是发挥碳汇交易在跨区域治沙中的作用。市场化的碳汇交易可以有效发挥森林及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促进森林经营的可持续性和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在国家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可参考《京都议定书》建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区域内相关国家在蒙古国及中亚地区展开植树造林活动,把防沙,治沙的经验、资金、技术引进到域内国家,并鼓励国内减排企业购买相关以上国家的森林碳汇。此外,发挥碳市场的价值引导作用,利用我国碳交易市场尤其是开放后CCER交易市场,考虑将周边区域国家林业碳汇交易纳入我国碳市场的可能性,并适当开通绿色通道,开展林草碳汇自愿减排交易制度,将周边区域国家已开发中的林业碳汇、林草碳汇在经审定后可预签获得特殊的比例核证减排量用于碳交易,降低当地林业林草碳汇开发的成本、提高森林经营和林草保护的积极性。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为目标追求,将打造集内容、数据、服务、调研报告、活动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旨在为双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融媒支撑。零碳研究院会记录“双碳”发展、创新科普产品、打造高端智库、研发行业和地方绿色数据库、构建“双碳”咨询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发布调研报告、评选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