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标公示

关于印发2024年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的函

时间: 2024-09-19 17:45:04 |   作者: 中标公示

  近年来,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策略,鼓励引导绿色出行,在强化政策支持、优化提升服务、完善设施设备、拓展多元经营、促进衔接融合、保障人员权益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部于2023年发布了13个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供各地借鉴。为指导各地持续深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构建完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在各地推荐、专家评议的基础上,部2024年组织遴选了12个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分别是:

  以上案例详细的细节内容在部政府网站公开。后续部将定期总结各地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经验,印发各地交流借鉴。

  近年来,北京公交实施服务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采取多项创新措施促进提质增效,围绕通勤、就医、旅游等多样化出行需求精准供给,着力构建覆盖“医景商”的常规公交、定制公交、商旅巴士等多层次出行服务体系,丰富公交出行选择,提升公交出行体验,切实提升城市公交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一是持续优化常规公交,增加小区、学校、医院、公园、大型商超覆盖。充分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深入线路、走上站台,全面梳理乘客出行需求,针对小区周边5公里以内的“医景商”出行场景,按照“应接尽接”的原则,逐一制定方案,市区小区及“医景商”常规公交覆盖率达到99%。

  二是试点通医公交,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细分社区出行场景,聚焦老年人就医出行,以方便大型居住社区的集中就医出行需求为主,兼顾服务其他生活出行,加强社区前往医院、接驳地铁的便捷性,2024年开行通医线万人次。

  三是开通通游专线,提供假期出游新选择。围绕春节、五一等节假日旅游出行需求,结合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园区景区周边轨道站点优化调整线路,开行少设站、快速直达的通游专线万人次。

  四是打造旅游观光线路,提高旅游服务品质。打造以“朝阳文旅”为主题的双层观光巴士,串联景区、商圈及网红打卡点,构建“公交+文化”“公交+消费”“公交+夜经济”“公交+宜游”等多场景融合发展的格局。2024年开通了首条文旅公交专线,新开朝阳夜景观光巴士2条、前门鸟巢水立方夜景观光巴士1条。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北京公交选择新型仿古铛铛车型,开通大美中轴线观光巴士线路,为古都北京增添了更加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浓的韵味。

  北京公交持续优化公交服务供给,定制公交按需而设,多层次差异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2024年,常规公交平均每日运送乘客约600万人次;开行“医景商”等多样化线条,今年以来累计运送乘客210.8万人次;新开通的8条观光巴士累计发车3902次,运送旅客17.28万人次,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出行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江苏省南京市立足群众出行需求,积极探索创新,着力拓展公交服务模式,推出响应式停靠公交,畅通微循环公交,发展定制公交,开通假日旅游线路,打造动态公交,逐步扩大公交服务覆盖,持续织密公共交通出行“幸福网”。

  一是开展响应式停靠公交,打破“一站一停、逢站必停”。78条公交线路实现车内无人下车、车辆减速进站确认无人候车等情况下可越站通过。在15条公交线处,乘客招手示意即可乘坐。招呼站与响应式停靠模式相互配合,减少了非必要停靠站次数,提高了运营效率。其中198路的高峰平均运行时间缩短了7分钟,403路的平峰平均运行时间缩短了6分钟。

  二是畅通微循环公交,推进“地铁到站、公交到家”。立足“便捷、灵活、惠民”原则,以“蓝鲸”寓意南京,推出“小蓝鲸”微循环公交33条,在背街小巷充分的发挥地面公交承接乘客末端出行的作用,最大限度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小蓝鲸”微循环公交线万人次。

  三是发展定制公交,精准实现“按需出行、随需而至”。根据乘客定制需求开行公交线路,实现公交运力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匹配,公交满载率更稳定,运力资源利用更充分,最大限度发挥了公交的规模化优势。

  四是开通假日旅游线路,将景点“串珠成链、连点成线”。结合南京市旅游出行特点和热门旅游景点,在节假日期间,推出11条假日旅游公交线路,将钟山风景区、玄武湖景区等多个旅游景点,连“点”成“线”,便利游客观光游览,“绿色公交”与绿色景点深入融合,促进了旅游经济发展。

  五是打造动态公交,实现“手机预约、一站到底”。瞄准乘客通勤和生活两方面需求,投入13辆运营车辆,在特定区域内试点开通动态公交,推出拼车和专车两种模式,为乘客提供“最优选择、最短路程”,日最高单量500余单。

  南京市结合城市特点,创新公交运营组织模式,提升公交运营效率,拓展公交服务覆盖范围,多样化公交服务有效解决了乘客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响应式停靠公交线路高峰运行时间平均缩短2—4分钟,乘客出行耗时最高缩短23.8%,假日旅游线万人次。

  广东省珠海市聚焦群众出行特点,扎实开展贴近群众需求的特色化公交出行服务,开通勤业、动态、观光旅游等多元化出行服务,有效满足多种群体、不同场景的出行需求。

  一是优化常规公交。全市共有常规公交运营线条、干线条,构建形成“快-干-微”公交线网层级结构。按照“平峰准点、高峰密班、动态匹配”原则,优化调整133条公交线路,根据客流需求实现“运能-客流”科学匹配和精准排班,保证了高峰期刚性公交出行需求,同时减少了低效班次,有效提升了运营效率。

  二是开通勤业公交。推出“珠海公交任你行”智慧化出行服务平台,开通勤业公交126条(含通琴号103条),投入车辆129台,日均客流近8000人次。勤业公交连接覆盖区域广,班次贴近主流高峰出行,有效提升道路资源利用率,为产业园区员工通勤、出游提供“点对点”专属服务,满足更多企业员工集约用车需求,为公司实现“降本增效”的同时,助力产业园区发展壮大。

  三是推出动态公交。利用微信小程序,实现按需预约、拼车出行,灵活满足“点到点”个性化需求。“横琴”动态公交投入车辆25台,累计服务超16万人次,注册用户2.8万人,日最高响应单量超1400单,服务人次单日突破1500人,日均拼单率达88%,高峰期拼单率95%,较大程度弥补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中西部常规公交线网的服务盲区,为合作区乘客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出行体验。

  四是开通观光旅游专线。推广珠海特色旅游,串联网红景点与商圈,开通情侣观光南线、浪漫香洲线条双层观光线万人次,已成热门打卡点。

  珠海市通过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线网覆盖和服务水准不断提升,日均客运量87.1万人次。同时,依托多元化服务场景,不断丰富服务产品,累计开通241条特色线路,有力保障了各类群体出行需求,特色公交线万人次,有效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出行需求。

  四川省泸州市持续优化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注重公交综合服务能力建设,致力于打造平安、便捷、低碳、智慧、文明公交,通过完善公交基础设施、拓展多元化服务、评选星级服务等措施全方面提升公交出行吸引力。

  一是打造平安公交。泸州公交持续推动“谨慎驾驶、精细维修、家庭助安”特色安全文化建设,通过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一级达标创建。“家庭助安”特色文化获行业协会专项创新奖励。

  二是打造便捷公交。累计建成投用公交专用道151公里,高峰时段公交平均工作速度达到19.8公里/小时。推出网约定制酒城快线、高峰直达、大站快巴、点对点巴士、站点响应式停靠等多元化服务模式。

  三是打造低碳公交。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纯电动车辆,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数量达817辆,清洁能源城市公交车实现全覆盖,年减少碳排放约3.3万吨。

  四是打造智慧公交。建成投用安全监控、智能调度等九大智慧公交系统,推出支付宝、云闪付、微信等10种快捷支付方式。推出集公交查询、充值、扫码功能于一体的“泸州e公交”综合服务平台。与全国335个城市实现一卡通互联互通。

  五是打造文明公交。实施高品质服务提升行动,开展礼让斑马线、“小红帽”站点值守等活动和星级线路、星级司乘人员、普通话服务之星等评选活动。年均好人好事2000余件,泸州公交正能量40余次在央视、人民网等媒体刊播。

  泸州市2023年公交客运量达1.6亿人次,中心城区534个港湾式站点占比超过50%,主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乘客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公交出行服务吸引力显著提升。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以提升城市公交发展动能为目标,“一线一策”优化公交线网,深度拓展“公交+”个性化出行服务,盘活企业闲置资产,以改革赋能公交发展生机活力,以创新驱动公共交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公交服务吸引力。落实线网优化“五个精准”(线路走向、站点设置、作业计划、线路配车、早晚高峰及首末班精准),对市区110条公交线路按照“一线一策”进行摸排评估和动态调整,共优化调整公交线条,合并公交线个,调整线条。市区公交首末班发车准点率达99.9%。开通3条“准时公交”线路,依托智能调度可视化监控和场站灵活调度,采取定点定时发车、准时准点到站的方式,实现从“赶公交”“等公交”到“准点上车”“掐点乘车”的出行体验。

  二是丰富公交定制,增强公交市场竞争力。深度拓展“公交+”个性化出行服务,推出“嗍粉公交”“赏花公交”“夜宵美食公交”等交旅融合特色线路主题公交”“婚庆浪漫巴士”等多场景定制公交,开通通勤定制公交70条。定制公交收入连续3年增幅超过30%,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三是充分的利用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鼓励企业盘活闲置资产,截至2024年6月,累计完成经营性资产出租278处,资产出租率达98%;通过政府政策扶持,划入政府和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4393.2m²;围绕主责主业,对外拓展车辆维修、新能源电池维保业务,成立对外机动车维修服务点,与市内10余家企业和事业单位签订维保协议,增强了企业自身“造血”能力。

  柳州市因地制宜,构建“主业带动辅业,辅业反哺主业,主辅同频共振”的良好生态,营收连续实现减亏。2023年,公交公司运营收入同比实现正增长,减亏31.7%;其他多种经营总收入5787万元,净利润3143万元。2024年上半年,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2%,减亏42.5%;其他多种经营总收入2938万元,净利润1515万元,同比增长23.8%。

  江西省九江市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策略,建立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和财政补贴模式,强化公交用地规划保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建立公交优先发展专项资金制度。九江市财政从土地出让收入、市政设施配套费、价格调节基金、预算外政府调控资金中统筹安排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公交企业债务化解、新购车辆和场站建设等。出台《九江市公交优先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专项资金大多数都用在支持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公交车购置、公交专用道及监控设施设备建设维护、公交智能系统建设、公交专项规划编制等事项。

  二是完善公交成本规制补贴制度。建立“定额补贴+单项补贴”的公交财政补贴模式,自2019年起,以6000万元作为定额补贴基数,用于保障公交企业现有规模正常运营。对执行国家政策、政府指令事项以及新购车辆、场站建设等影响企业成本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单独给予补贴。定额补贴列入年初专项预算并分期足额拨付,单项补贴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及时拨付。

  三是强化公交用地政策和规划保障。九江市对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且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确定的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调度中心、换乘枢纽等设施,采取划拨方式保障用地,并明确不得随意挤占公交场站等设施。2023年修订发布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明确至2035年,新增公交枢纽站、首末站、停保场等场站25个,规划用地面积17万平方米。

  九江市积极保障公交发展所需资金和场站用地,自2019年以来,共落实公交优先发展资金约9.6亿元,划拨城市公交场站用地1.5万平方米。全市共建设公交各类场站21个,总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车均场站面积达到171.3平米/标台,有力支撑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

  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超大城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438万人,占总人口的28.8%,老年群体日常出行较多选择乘坐公交车。为适应上海市老龄化发展趋势,上海市积极地推进公交适老化建设,全力打造“覆盖全面、无缝衔接、安全舒适”的老年人出行环境。

  一是完善适老化政策标准。先后制订《公交站台适老化指导意见(试行)》《上海市敬老爱老公交线路营运服务标准(试行)》等政策标准,明确“新增、更新公交车原则上为低地板或低入口新能源车辆”等相关规定,为城市公交适老化出行提供政策指引。

  二是完善站点服务设施。按照“可设尽设”的原则设置公交候车亭,配备等候座椅等。连续设置站台与人行道之间盲道,规范非机动车停放点,因地制宜增设出租车“一键叫车”设施,优化站点电子屏显示信息等。

  三是实施站点适老化改造。结合港湾式车站改造、公交站点品质提升、人行道品质提升等项目实施,通过调整候车亭位置、增加公交站台宽度、彩铺非机动车道、增设无障碍坡道等,改善站点候车环境,完善无障碍出行空间。

  四是开展车辆适老化改造。更新投运400辆低地板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同步配置车辆“侧倾”功能,将车门入口和地面之间的高度差由原先的36厘米降到28厘米,便利老年乘客上下车。

  上海市2024年将完成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212个,“敬老爱老”公交线条,全市具备无障碍功能设施的公交车辆超过9000余辆,整线配置无障碍功能设施的线条,适老化设施的改造提升,助力老年乘客出行实现从“有保障”到“更完善”。

  云南省丽江市积极探索“公交+文旅”模式,充分满足游客深度体验当地丰富自然景观和独特民族文化的需求,先后开通9条旅游专线,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出行体验,为游客和市民提供高品质、多元化的文旅消费选择和出行体验。

  一是优化线路设计,实现重点景区全覆盖。通过优化公交线路及站点,逐步覆盖丽江市热门景点,先后开通了连接玉龙雪山、丽江古城、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宋城、观音峡、拉市海等景区的9条公交专线,并根据客流延长服务时间,深入推动“公交+文旅”发展。

  二是开行定制公交,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开通景区专线的基础上,与观音峡、宋城、拉市海等景区合作开通定制公交服务,游客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更加舒适、便捷的公交服务。2024年1月至7月,共开行定制公交1700余趟次,运送乘客3.4万余人次。

  三是开展志愿服务,提升出行体验。结合旅游旺季和暑运等时间,精准把握客流动向,组织公交服务志愿者在玉龙雪山、古城口等客流密集场站维持秩序,协助乘客乘车及取放行李,推广公交旅游专线万人次。

  四是发展低碳公交,推动绿色出行。加快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推广应用,共有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396辆,占比达91.2%,中心城区实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全覆盖。

  丽江市深度推进公交与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方便了游客轻松游丽江。2024年1月至7月,144.6万人次乘坐涉旅公交出行,占公交出行总量的15.4%。公交企业效益稳步提升,2024年1月至7月,涉旅公交营收1291.9万元,占经营总收入的61.7%。

  青海省西宁市积极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拓展服务模式,持续优化公交线路,提升公交智能水平,打造品牌示范线路,全方面提升公交发展硬实力,公交服务水平持续显著提升。

  一是落实支持政策。市政府出台《城市公交成本规制管理办法(暂行)》《西宁市公交企业财政补贴管理办法(暂行)》,逐步完善城市公交补贴机制,保障城市公交持续健康发展。2023年,通过政府专项债方式,落实公交发展资金,新购买新能源公交车350台,市民出行体验大幅度的提高。同步推动公交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公交车充电站11处,充电桩489个。

  二是拓展服务模式。根据城市发展特点和居民出行特征,通过“减重复、增覆盖”,拓展公交服务范围,2024年上半年优化调整公交站点17处,新开优化调整公交线条,新开定制巡游网约线条,开通“优巴士”通勤线条“上班族专线”,旅游旺季期间增开火车站至市区各方向巡游专线。

  三是提升公交智能水平。利用“西宁智能公交”手机APP和巡游网约公交微信小程序,上线运营定制巴士和巡游网约公交,开发预约乘车、线路查询、站点查询等多项功能,实现“人等车”到“车等人”的转变。

  四是打造特色线条敬老爱老线路,扩大敬老爱老公交服务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广应用“5321礼让斑马线条“礼让斑马线条“洁净精品”线条“十佳”线路,以标杆线路的示范作用,持续带动提升公交整体服务水平。

  西宁市共有城市公交线处。巡游网约公交以及通勤、旅游专线满足了小众人群的个性化出行需求,有效弥补了常规公交覆盖盲区,2023年乘客满意度达94%,社会公众对城市公交认可不断增强。

  吉林省长春市深入实施公交服务质量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积极调整优化常规公交线网,强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方面促进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系统三网融合。

  一是持续提高公交轨道衔接率。围绕地铁和轻轨线%提升至80%。在轨道交通未覆盖区域,开通5条快速公交,满足长距离公交快速出行需求。

  二是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公交专用道实现三环内主干路公交专用道成环成网。新建公交港湾停靠站101处,市内1435个公交站点安装新式候车座椅2350个,提升市民候车舒适度。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新增“P+R”停车场8万平米、2167个车位,为市民换乘轨道交通提供便利。

  三是优化轨道交通与公交运行时间衔接。延长公交和轨道交通末班车时间,将轨道交通末班车时间由22:15延长至22:35,并延长33条常规公交末车时间,满足市民夜间公交换乘出行需求。

  四是提升公共交通信息化水平。发布“公交到站”微信小程序,实现语音播报提醒,实时查询车辆到站信息。在轨道站内设置180块公交到站信息提示屏,为市民合理规划出站时间、雨雪天气室内候车提供便利。建成投用公交智能化调度平台,依据可视化手段实时关注道路拥堵情况,实现科学安排班次,提升线路运行效率,公交企业每年节约经营成本3000—4000万元。

  长春市共有城市公交线条,轨道交通线公里成环成网,公交车工作速度较2022年提高25%,乘客满意度达95%,城市公共交通吸引力和竞争力有效提升。

  山东省临沂市以保障驾驶员合法权益为底线,多措并举关心关注驾驶员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形成了驾驶员、公交企业、监管部门良性互动局面,为城市公交持续健康发展夯实了基础。

  一是保障驾驶员合法权益。推进薪酬改革,完善薪酬增长机制,在服务质量、岗位绩效、节能增效、工龄工资、标准化达标等方面实施正向激励,单人工资每月增幅达500余元,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活力。通过公交客流分析系统科学调整发车班次,合理的安排休息时间,在首末站增设休息室60余处。

  二是优化驾驶员工作环境。车辆购置选配驾驶座椅通风、加热和按摩等功能,提升驾驶舒适度。安装车载360度环视监控,提高安全驾驶水平,减少交通事故纠纷。开通“汇声热线”,建立巡防谈心制度,拓宽驾驶员诉求收集渠道并积极做出响应,解决驾驶员来电来访40余件。

  三是关注驾驶员心理健康。组建劳模心理沟通工作室,成立专业队伍,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一对一心理咨询辅导等活动,累计服务驾驶员460余人次,解决各类问题110余件,及时化解不积极的情绪。开展医企合作,设立心理测查室、情绪宣泄室等智能化职工心理服务功能室,科学评估职工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年度驾驶员心理测试覆盖率100%,确保问题隐患尽早发现、提前干预。

  四是关心驾驶员日常生活。组织并且开展体育竞赛、趣味运动会等职工竞技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举办家企亲情联谊会,动态掌握驾驶员家庭情况,为26名困难职工申请帮扶基金及子女助学补助,发放慰问金20余万元。开展职工子女寒暑假托管服务,切实解决驾驶员“急难愁盼”,系牢安全生产与家庭幸福的纽带,形成职工、亲属共保安全的良好局面。

  临沂市关心关爱驾驶员效果非常明显,2024年上半年城市公交服务类投诉环比下降25.7%,交通违章环比下降21.2%,道路交通事故环比下降26.6%。N1路驾驶员颜丙武“护送迷路女孩回家”事迹被央视媒体宣传报道,G1路驾驶员李拓被省委组织部评为2024年度“沂蒙榜样”荣誉称号,K1路荣获“全国新能源公交高品质线路”称号。

  安徽省天长市(县级市)城区非流动人口约20万人,通过健全财政补贴长效机制、加大公交惠民力度、完善无障碍公交设施、推进公交车电动化替代等多项举措,统筹推进城市公交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

  一是有效落实公交运营补贴补偿政策。制定《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成本规制和服务考核实施办法》,对新增、更新的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实行购车补贴,财政每年投入7000万元用于公交运营补贴和考核奖励,确保公共交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是全面提升公交出行服务品质。先后开通定制公交、省际公交等特色线路。购置低地板城市公交车,完善盲道、坡道等无障碍设施。通过公交APP、电子站牌等,实现线路查询、出行规划、换乘衔接等便捷服务。取消公交老年卡、爱心卡、拥军卡、教师卡等年度人工核验,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是持续加大平安公交安全投入。公交车辆全面安装动态监管和防疲劳预警系统,实行每日三检和每月全检制度。首末站全部配备健康检测一体机,公交司机上岗前检测血压、酒精等健康指标,同时开展驾驶员家访、贤内助座谈会,保障车辆状况优良和司机身心健康。

  天长市共运营公交线%,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30.3%。购置150台新能源公交车,建成133个公交充电桩,更换30台车辆电池,能源消耗减少70%,每年运营成本下降1000万元以上,城市公交便捷性和普惠性有效提升。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半岛棋牌/企业动态
项目展示
法律法规
招标采购
中标公示

党群中心

专题专栏
活动动态
学习中心
组织建设

人力资源

人才理念
日常管理
半岛游戏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