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 2024-03-22 17:46:57 | 作者: 招标采购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涵盖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升林地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
林业改革发展: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林下经济得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12年7月,**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鼓励各个地区合理规划利用森林资源,科学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这类的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持续增强农民增收能力,优化农村产业体系,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2年9月,原**林业局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并明确了任务分工及工作计划。
全国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4年,在对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状况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原**林业局制定并发布了《全国集体林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这一规划旨在推动林下经济的全面发展,并明确了林下经济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
地方实践经验:一些地方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形成了适合当地情况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措施。这些经验为别的地方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012年7月,**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鼓励各个地区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2019年,全国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6亿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超过9000亿元,从业人数超过3400万。2019年,林下经济总产值达500亿元以上的省份有9个,过百亿元的省份达15个,江西、广西林下经济总产值超过千亿元。2020年11月,**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意见》,为各地开展林下经济提供了遵循,林下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进程加快推进。
2、江西模式。自然条件优越。江西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盆地、谷地广布,具有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森林植物群落,素有“六山一水两分田”之说。2020年,江西森林覆盖率达63.1%,森林资源丰富。政策科学指导。2017年12月,江西省**印发《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基于资源禀赋和经营传统,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打造六大林下经济产业(油茶、竹类、香精香料、森林药材、苗木花卉、森林景观利用),完善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金融制度创新。江西将发展林下经济列入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服务林业发展范畴,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市场应用机制,打造“两山银行”“湿地银行”“森林银行”等绿色金融服务中心,通过资本赋能和市场化运作,推动生态资源变现。发展成果显著。2020年,江西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3934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达2034亿元,亩均产值达5170元,总产值位居全国首位。
3、广西模式。自然条件优越。广西为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四周多山地与高原,西、北部为云贵高原边缘,东北为南岭山地,东南及南部是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2020年,广西森林覆盖率62.5%,森林面积位居全国前列。先行优势显著。2010年,广西在全国率先倡导、大力推行以林下种养为主导的林下经济,划分“三大功能板块”(桂东、桂南的林下养殖和产品加工,桂西、桂中的林下种植,桂北、桂东北的森林旅游),探索出“八大发展模式”(林菌、林药、林花、林禽、林畜、林蜂、藤芒编织加工、休闲度假),完善林权抵押、风险分担、合作发展等配套措施改革。组织模式创新。组建林下经济协会、林下经济科技服务中心和产业战略联盟,提供科技培训、政策咨询、信息发布等产销服务。发展成果显著。2019年,广西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6423万亩,占全区林地总面积的26.3%,超过全区耕地总面积,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144亿元,亩均产值1781元,总产值位居全国次席。
1、产品培育方面。从林下种植看。重点推广仿野生种植,以培育竹荪、冬荪、木耳、香菇等菌类为重点,形成剑河、紫云、六枝、凯里的食用菌等;以培育天麻、黄精、茯苓、淫羊藿等品种为重点,形成了大方、德江、黎平的天麻,安龙、荔波的铁皮石斛,玉屏、施秉、黄平的太子参等。从林下养殖看。以地方特色优质肉蛋鸡品种为主,科学安排轮牧地,推进种养循环,形成了麻江、剑河、西秀、紫云的土鸡,纳雍、赫章的乌骨鸡,长顺的绿壳蛋鸡等;在林中、林缘分别放养蜂种,形成普定、册亨的中华蜜蜂、胡蜂等。从采集加工看。推广适度采集和精深加工,形成了黔东南的油茶、蓝莓、山核桃及竹藤制品,息烽的木、竹、藤、棕、苇制品制造等。从森林旅游看。推广森林观光和森林康养,形成了息烽的温泉森林公园、百里杜鹃**森林公园康养基地、黄平国有林场森林康养中心等休闲度假和健康养老基地。
2、组织创新方面。通过抓龙头、强规模、带农户,推广“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模式双向延伸和创新,探索林下经济项目与农户利益联结的合作机制。从国有林地看。以紫云县为例,全县采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国有林场+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大力推进“入股合作、利益保底、盈余返还、佣工付酬”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以量化资金入股方式获得分红,以参与务工方式获得佣金报酬,项目共覆盖联结贫困户1.2万户、5万余人,户均增收约5000余元。从集体林地看。以望谟县为例,全县采取“专班+平台公司+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专班负责林下食用菌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县国有平台公司负责示范基地建设及产品进本地机关、学校、企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负责生产、销售、流通及技术培养和训练,基地负责示范带动,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民生产及与上下游产业对接,采用了“保底回收、土地租金、劳动报酬、利润分成”等利益联结模式。经望谟县林业局统计,2020年,全县种植林下食用菌7650亩,带动群众务工34000余人次。从国储林项目看。以凯里市为例,在三棵树镇依托500亩国储林项目,建设林下魔芋综合示范基地,采取“镇**+企业+合作社+农户”,镇**集中采购魔芋种子,合作社统一种植、管理、收获,公司负责保底收购、产销对接、技术培养和训练,基地带动日常种植管护稳定就业30余人,月收入3000元。同时通过国储林地改培种植的务工收入以及林地租金、林木收储金使得80余户群众收益。
3、品牌建设方面。全省坚持以品牌建设为引领,申报入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效显著,为发展林下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品牌基础。从中药材类看,赤水金钗石斛、剑河钩藤、大方天麻、德江天麻、黎平茯苓、安龙石斛等成功入选;从果蔬类看,织金竹荪、桐梓方竹笋、大方冬荪等成功入选;从养殖类看,长顺绿壳鸡蛋、花江土鸡、普定高脚鸡等成功入选;从粮油类看,册亨茶油、锦屏茶油等成功入选。通过成功创建品牌,产品影响力逐渐增强,销售范围走向全国,某些特定的程度破解了产品名气小、销路窄、效益低等方面的问题,贵州林下产品品牌竞争力逐步形成。
1、从投入产出账看。林下经济经过林权流转、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产业布局等前期投入,规模化、集约化、产销一体化逐步推进,总产出比农户式、单一式生产有显著提升。以某县城县为例,全县利用30万亩油茶林发展林下土鸡养殖,整合资金2500万元,建成了年孵化鸡雏850万羽的良种繁育基地、年屠宰3600万羽鸡(鸭)屠宰场、1.6万平方米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及3000平方米库容冷链体系,打造了油茶鸡公共品牌,与重庆企业签订了年供土鸡100万羽、冰鲜土鸡30万羽等销售协议。经县林业局统计,2020年,全县共出栏林下鸡296万羽。
2、从经济收益账看。林下经济场景自然环境好、无污染,林下产品经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单价较高、经济效益好。以县为例,选择猴头菇作为主导产业,打造品种培育、菌棒供应、冷链储运、精深加工、品牌销售全产业链条,共投入1200万元建成猴头菇精深加工厂1家,建成猴头菇粉、面条、饼干、米花糖4条生产线月建成投产,预计年产值8600万元。
3、从带动收入账看。林下经济多为农业产业,由于林下便捷机械设备和自动化、智能化设施缺失,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员,具有较强的就业带动作用。以县为例,全县整合资金3400万元,在国有普晴林场4000亩林地中,开展红托竹荪、赤松茸、黑皮鸡枞等林下食用菌种植。经晴隆县林业局统计,2020年,林下种植食用菌项目带动易地扶贫搬迁1200人就近就业,人均增收2.4万元;分红资金202.8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202个,人均增收1万元。
此报告为摘录的部分内容,如需定制化编制立项、批地、备案、申请资金、银行贷款、专项债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请咨询【乐朗规划研究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