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乡村绿化类型、绿化设计和常用树种选择
时间: 2024-02-05 13:00:22 | 作者: 学习中心
绿化范围:利用边角地、空闲地、撂荒地、拆违地等,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建设一批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小微绿化公园、公共绿地,以满足村庄公共服务为基本功能。
宜选择生长快、冠幅较大、干形好、枝叶繁茂、树形美观的乡土树种、珍贵树种或经济林树种。
优先选择适宜于当地生长,经济价值或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灌木树种宜选择观赏价值高的花灌木,或树形、叶色美观的树种。
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合理搭配,种植各类观赏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村庄绿化设计包括村口绿化和公共绿地。
村口绿化应自然、亲切、宜人,体现村庄的标识性和文化性。村口绿化景观要简洁自然,视野通畅,宜选择代表村庄特色的一株或几株形姿优美、观赏性强的乔木树种,可搭配自然材料的景石、木牌等景观小品,给人以自然、明朗、亲切、宜人的印象。
公共绿地以村庄公共服务为主要功能,结合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民俗乡情,及休闲、健身和文娱设施,形成自然、生态、简洁的村庄公共空间。以乡土树种为主,根据立地条件,优先选择适应能力强、易管理的乔木树种,多选择绿量大、寿命长、冠幅大的乔木树种,以便形成绿色骨架,辅栽灌木植物,逐步形成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景观。采用点、块、丛、带等生态园林绿化栽植方法,乔、灌合理配置。
村庄绿化常用树种主要有:银杏、楠木、国槐、榔榆、花榈木、荷花玉兰、青冈、栾树、桃、枇杷、杨梅、柿、山茶、紫薇、梅、湖北海棠、山樱花、蜡梅、元宝槭等。
绿化范围:利用乡村居民房前屋后空间开展庭院绿化,将观赏、功能、经济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绿化美化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部分有条件的住宅可开展立体绿化,通过乔、灌、草、花、藤等多层次绿化,提升庭院绿化水平。
优先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经济树种,在主要害风方向的迎风面可选择树体高大、树冠庞大、枝叶浓密的防护树种。
充分考虑居住的采光、通风、洁净和房屋安全要求,在距离房屋较近的地段不宜种植生长太快、树冠高大、有板根的树种。
不宜选用病虫多、刺多、有毒、挥发异味、招引蚊蝇、有过敏花粉、飞毛飞絮污染的植物。
庭院绿化宜通过针叶与阔叶结合、常绿与落叶结合、经济树种与景观树种结合、深根树种与浅根树种结合、乔木与灌木结合等进行树种配置。根据真实的情况能采用以下几种绿化模式:
绿化范围:乡村内部街道、通村公路等道路的绿化。通过推进乡村绿道建设,构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人文丰富、景观多样的乡村绿道网。
采用列植,根据真实的情况选择行数栽植乔木树种,形成林荫道。每侧种植1行的,株距宜3米~5米;每侧种植多行的,根据乔木高度调整株、行距。居民点内部的道路绿化,可采用乔、灌树种混交配置。
整地:整地宜采用方形或圆形穴状方式。乔木树种的植穴规格,方形穴宜60×60×50厘米~80×80×60厘米,圆形穴宜50×50厘米~80×60厘米;灌木树种的植穴规格,方形穴宜40×40×40厘米~60×60×50厘米,圆形穴宜40×40厘米~60×50厘米。带土球苗木或容器苗的植穴规格宜根据土球或容器大小确定。
栽植:苗木栽植前可换客土,施有机肥作为基肥。栽植时,应扶正苗木,压实覆土,浇足定根水。
道路绿化常用树种主要有:荷花玉兰、山茶、山樱花、蜡梅、女贞、桂花、银杏、水杉、楠木、樟、花榈木、朴树、栾树等。
绿化范围:乡村范围内的溪流、河流两岸和塘堰周边等的绿化。发挥水岸绿化在湿地生态恢复、环境改善、护堤护岸、水土保持和景观美化中的作用,维护和促进湿地ECO的健康和安全。
绿化设计:河岸两侧的树木采用列植,池塘旁可采用孤植、丛植或片植。除公共绿地周边的池塘、水洼等根据真实的情况种植一些湿生观赏植物外,一般保留自然水草植被为主。绿化建设一定要符合水利安全、防汛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及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
堤岸绿化:堤岸绿化,以乔木树种为主,多种树种混交配置。迎水面种植耐水湿树种,背水面种植中生树种,宜选择珍贵彩色树种。采用行间混交或自然式配置,平均株行距4-6米。
滩地绿化:在河道水位变动区以下常年流水区域的绿化,保留自然生长的水生植物。在一些重点景观区,可利用挺水、沉水、浮叶、漂浮等观赏水生植物进行绿化,发挥净化水质和美化景观的功能。种植浮叶植物要有围挡或采用人工浮岛方式种植,防止植物在水域内漂浮蔓延。
整地:整地宜采用方形或圆形穴状方式。乔木树种的植穴规格,方形穴宜60×60×50厘米~80×80×60厘米,圆形穴宜50×50厘米~80×60厘米;灌木树种的植穴规格,方形穴宜40×40×40厘米~60×60×50厘米,圆形穴宜40×40厘米~60×50厘米。带土球苗木或容器苗的植穴规格宜根据土球或容器大小确定。
栽植:宜采用植苗栽植。垂柳、旱柳等容易生根的树种可采用插条或插干栽植。
水岸绿化常用树种主要有:池杉、水杉、喜树、杜鹃、朴树、乌桕、重阳木、枫杨、垂柳、槐、湖北海棠、杜鹃、山茱萸等。
绿化范围:适用于乡村范围内的山体、矿山废弃地、垃圾填埋地、工业废水与生活垃圾污水的污染地或其他土壤受到严重污染、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开展绿化修复。通过选用生态适应能力强、对污染物有富集能力的乔、灌、草等植物营建绿地ECO,逐步修复受创、受污染的场地,改善生态环境。
树种选择:宜选择对主要污染物有抵抗、吸收、分解或转运作用的树种或其他具有污染富集的草本植物。
绿化设计:可采用“乔木+亚乔木+灌木”多树种带状或块状复层混交模式营造近自然森林群落。对有需要的区域,可适当栽植地被植物。原则上带状混交同一树种带宽不大于5行,块状混交同一树种连续面积不超过30亩;每100亩范围内栽植乔木树种不低于5种。营造针阔混交林的,针叶树混交比例不低于30%。
整地:根据污染程度选择全垦整地、块状整地和客土回填等方式。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冬季或当年早春进行,全面清理地面杂物,平整土地,对土地进行翻耕,整地深度大于40~50厘米。
土壤改良:污染严重无法直接进行造林绿化的地场,首先要采取工程措施对土壤进行物理、化学处理,去除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添加营养物质,覆盖客土。种植前要求将有机肥料均匀撒施于地表,然后翻入30厘米深度的土层内,施用量为每平方米5千克。
栽植:适当密植,总体密度控制在每亩100株左右。苗木栽植前可换客土,施有机肥作为基肥。栽植时,应扶正苗木,压实覆土,浇足定根水。
废弃闲置土地绿化常用树种主要有:杉木、侧柏、圆柏、柏木、板栗、苦槠、麻栎、枹栎、桑、枫香、黄檀、毛泡桐、楝等。
建设范围:有连片农田的区域(不计河流、道路的隔离),一般农田连续面积不小于100公顷,最窄处不小于300米。
建设目的:以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为中心,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有效改善农田小气候和乡村景观,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减少污染,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保证农业生产的优质、稳产、高产。
建设要求:科学规范、因害设防,在农田的沟、渠、路及农田四周按一定的宽度、结构、走向营造防护林,最大限度发挥农田防护林的生态防护功能,同时少占耕地,最好能够降低对农田的胁地效应。
骨干林网:依托区域的大江、大河、大湖堤岸或干线公路、铁路建设等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绿色生态廊道,是区域农田防护林的基础林带。
主林带:为阻挡主风害而设置的农田林网防护林带,林带走向要求与主风向垂直。主林带间距宜控制在400-500米。
副林带:垂直于主林带设置的农田林网辅助林带。副林带间距宜控制在400-500米。大型农业机械作业通道宜留在副林带。
网格大小:农田林网网格大小以250-400亩为宜。网格太大会降低林网的防护效益,网格太小会增加农田的胁地效应,影响粮食产量。林带不能有断带或缺带,否则会影响防护效果。
林带结构:主林带采用疏透结构林带,由2-3排乔木与灌木搭配或侧枝较发达的乔木组成,透光孔隙在林带纵断面从上到下均匀分布,疏透度0.25-0.3。副林带采用疏透结构或通风结构,由1-2排乔木或小乔木组成,疏透度0.25-0.5。
树种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农田林网常用树种主要有:旱柳、槐、臭椿、乌桕、白花泡桐、香椿、楝、皂荚、枫香等。
营造范围:在特色旅游村或建有郊野公园、小游园等乡村,营造风景游憩林。在满足森林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森林的景观游憩服务功能,满足居民生态休闲需求。游憩风景林建设要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彩色树种为主调,轻养护管理为主线,在确保生态功能发挥的基础上,增加景观游憩服务。
适宜于当地生长,观赏价值高的景观树种。灌木树种宜选择观赏价值高的花灌木,或树形、叶色美观的树种。
树种选择从树形、色彩、季相变化、无过敏源、减缓热岛效应等方面考虑,以景观、长寿、抗逆为原则。
混交模式:多树种混交配置。要求针阔叶树种结合、乔灌花草结合、常绿与落叶树种结合、不一样的规格大小苗木结合,采用孤植、丛植、群植等手法配置,高矮搭配,疏密相济,形成不一样的层次的植物群落。
整地:整地宜采用方形或圆形穴状方式。整地时应注意保留区域内原有的地形地貌和原生的目的树种。
风景游憩林常用树种主要有:银杏、红豆杉、水杉、榉树、望春玉兰、鹅掌楸、红花玉兰、深山含笑、枇杷、石楠、合欢、重阳木、南酸枣、红枫、栾树、三角枫、无患子等。
绿化范围:充分的利用村庄周围的闲散零星空地、迹地,营造环村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环境保护林。采用优良乡土树种和抗旱性强的树种,营造稳定的近自然森林植被群落,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
树种选择:主要是根据林种的培育方向、立地条件等来选择树种。宜选择树干通直、树形高大、遮荫、耐修剪、抗污染的抗逆、景观、食源树种。
丘陵山区:采用多树种株间、行间、带状或块状混交模式。原则上带状混交同一树种带宽不大于5行,块状混交同一树种连续面积不超过15亩;每100亩范围内栽植乔木树种不低于10种;常绿树种的比例占25-50%。造林地上应保留原生目的树种,总体密度控制在每亩50-80株。
平原岗地:可采用株间、行间、带状或块状混交方式。宜采用“乔木+亚乔木+灌木”的混交方式,营造近自然森林群落。即将乔木与亚乔木混交,其间搭配灌木,灌木可选择一种或多种。对有需要的区域,可适当栽植地被植物。每个种植模式不能超过30亩,每100亩栽植乔木树种不低于8种。营造针阔混交林的,针叶树混交比例不低于30%。乔木与亚乔木的混交比例原则上以2:3为宜,可根据真实的情况进行调整。原则上乔木每亩12-20株,亚乔木每亩15-25株,灌木每亩15-25丛或25-50株。
整地:整地宜采用方形或圆形穴状方式。整地时应注意保留区域内原有的地形地貌和原生的目的树种。
栽植:栽植裸根苗的,原则上乔木苗木胸径大于8厘米的种植穴直径不小于100厘米、穴深不小于80厘米,胸径8厘米以下的种植穴直径不小于80厘米、穴深不小于60厘米。乔木树种栽植时,应扶正苗木,压实覆土,浇足定根水。
风景游憩林常用树种主要有:华山松、柳杉、杉木、水杉、青钱柳、化香树、枫杨、青冈、麻栎、青檀、榔榆、榆树、榉树、桑、鹅掌楸、厚朴、樟树、檫木、黄檀、黄连木、盐肤木、漆树、木荷、山桐子等。
乡土树种宜采用《湖北省主要乡土树种名录》(湖北省林业局 2020年12月)中树种;珍贵树种应从湖北省乡土树种中做出合理的选择,树种参照《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2017年版)》(林造发〔2017〕123号)。
每个村庄可根据地理环境条件,经济发展基础,结合民俗民情、文化传统,确定多个树种为主栽绿化树种,单个树种(品种)株数占比控制在20%以内。
下一篇:
黑龙江:借“林”发力 念好生态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