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这类高校和学科或将腾飞
时间: 2024-02-01 06:04:10 | 作者: 学习中心
近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
此前,贵州、山西、河南等多地曾发出通知,支持相关涉农学科及专业发展。其中,2019年河南省教育厅印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方案”,方案提出,为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涉农专业,试点探索免除涉农高校农科专业学费,提高涉农高校农科专业生均拨款。
2020年9月,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125号建议的答复》中,精确指出要做好农林类专业定向招生工作,鼓励地方开展农林类专业学生订单定向培养,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
答复指出,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林等各类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一是收入待遇保障。农林类专业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等县以下单位就业的,可按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高定工资待遇、津贴补贴倾斜等;二是从业资格注册提供便利。已出台部分职业资格“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便利。符合执业兽医资格等考试报名条件的毕业生,可先上岗从事相关工作,再参加考试并取得职业资格;三是给予职称评定倾斜。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农林类等专业方面技术人才,不作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独建立基层专业方面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单独评审。评审时侧重考察其实际在做的工作业绩,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
答复还明确,扩大事业单位招聘毕业生规模,放宽艰苦边远地区包括农林类单位在内的乡镇事业单位招聘条件。扩大企业就业规模,企业吸纳农林类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扩大“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项目招募规模,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业、扶贫等领域从事志愿服务。
农学一直是农业科学领域的传统学科,以解决人类的“吃饭穿衣”为首要己任。随着农业科学技术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的提升及其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新农科”强势袭来,农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方面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能力的意见》等文件,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随后提出,各高等院校要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加快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由此,包括新农科建设的“四新”工程成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等方案发布,更加助力新农科建设。
“新农科”将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中设立新的农科专业或改造原有的农科专业,推进农科与理工文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主动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根据教育部研究制定的新农科引导性专业目录,未来几年高校将新增布局建设智能农业、农业大数据、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等新产业急需的新专业。
由于改造之后的新农科将会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一些高职院校其实早就“嗅到”这一信息,已经开设了生态农业技术、农村经营与管理、休闲农业等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农科专业。
南京农业大学作为“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9年3月已经率先启动了人工智能(农业领域)专业建设,该专业是获教育部批准的首批人工智能专业之一,也是全国农业高校唯一的人工智能专业。
此外,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多家非农领域的“双一流”高校纷纷成立农学院或农业研究院。未来,想学习“新农科”,想调剂或许还没机会。
同时,“新农科”口径也正在逐渐拓宽,通过学科交叉融合,能更好的培养适合涉及多个领域甚至跨界知识的市场需求的人才。如云南师范大学的马铃薯科技研究院,在生物技术、种薯生产、病害防治等多个学科开展研究,学生毕业后工作前途非常好。
一般情况下,农业类大学以“农业”、“农林”、“林业”等命名,中国的农林类院校实力也很强,但并不代表这所高校只开设了农学相关专业。而在综合类大学中,也不乏农业学科实力强劲的,如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其中就包括24个涉农建设学科。其中,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3所高校进行农学相关学科建设,其他“双一流”建设高校,也积极依托自身学科优势,推动农机装备制造的发展。
长期以来,教育部格外的重视农林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充分的发挥涉农高校强农兴农“国之重器”作用。2020年,教育部也多次提及支持涉农高校和学科:
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876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将继续坚持扶强扶优,加大对农业学科、农业工程等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265号建议“快速推进经济林(特设)列入基本专业目录”,教育部表示支持农林院校特设经济林专业。据悉,2018-2019年,已批准北京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4所高校增设经济林专业。
在国家逐渐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情况下,各高校也摩拳擦掌,涉农高校和学科大动作频频:建新校区、引进人才、院校合作、成立合作联盟……
2020年11月,“综合性大学农科人才培养联盟”在浙江大学成立。2020年9月8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高校农林扶贫联盟正式成立。2020年6月,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所长刘春明接任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随后,9月7日,北京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5所农业类高校跻身全国百强,在总实力上也能与其它高水平的综合类、理工类高校一较高下,表现不俗。
注:本文只展示了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农学学科、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农林类高校的表现情况。
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其中农学类专业有: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曾表示,推动农业高等学校和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加强合作,来服务于我们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乡村振兴。农业领域有自己的特点,直接和农民打交道,直接到乡村去,才是真正的落地,才是真正的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十四五”时期,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在各方力量的共同推进下,涉农高校、涉农学科专业或将迎来崭新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