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答案
时间: 2024-02-06 14:58:43 | 作者: 人才理念
38、整地深度是所有整地技术规格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因此整地深度越深越好。(×)
39、主导因子是对造林地的环境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影响)的立地因子。(√)
41、为了抵抗不良的立地环境,保持水土和进行林粮间作,宜采用群状配置形式。(√)
42、从整个造林过程来看,一般应做到提早整地,也就是说整地时间越早越好。(×)
22、两个配合和谐的树种混交时,其种间各生长阶段变化少,没有矛盾。(×)
28、合理的结构既能提高人工林的产量,又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减少成本。(√)
29、土壤深厚、肥沃、湿润的造林地有利于林木生长,造林密度应大,反之密度应小。(×)
25、造林采用样地法检查成活率,成片造林面积为10公顷,样地面积应占造林面积( B )。
71、农林复合经营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人为地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其他栽培植物或动物,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时序安排在一起而来管理的土地利用和技术系统的综合。(√)
72、天然林保护是保护天然林林分不被破坏,维持其林分的结构与生产力,并使其资源得以发展。(√)监理日志是监理工程师对营造林工程监理的原始记录。(√)
98、闽东南立地差的地方,适宜营造大叶相思,立地较好的可营造台湾相思。(ⅹ)
99、毛竹适宜生长在中、低山,山坡中下部或山谷地带,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100、合理密度是一个最适密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林分群体结构符合常理,净第一性生产量最大,林木个体健壮,生长稳定,干形良好。(√)
34、造林采用样地法检查成活率,成片造林面积为30公顷,样地面积应占造林面积( D )。
27、最常用的造林方法是( B )。A.播种造林B.植苗造林C.分殖造林
89、幼林管理是对幼林的个体直接进行人为干涉,以改善其生活和生长条件,来保证幼树更好地生长。(√)
90、人工林所用的种子和苗木是经过人为选择培育的,一般生长健壮,具备比较好的遗传性,林龄相同。(√)
91、对林木成活、生长影响最大的两个主要生活因子是土壤温度和养分。(ⅹ)
92、选择造林树种时,主要考虑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对造林树种的要求(ⅹ)
35、两个配合和谐的树种混交时,其种间各生长阶段变化少,没有矛盾。(×)
73、林分结构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
74、幼林土壤管理指造林后至幼林郁闭前对林分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ⅹ)
75、在一定时期内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并为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的乔木是混交林中的灌木树种。(ⅹ)
93、混交林的冠层厚、叶面积大、结构较为复杂,有利于森林小气候的形成。(√)
94、伴生树种应尽可能地选择生长较快、稍耐荫,并能在林冠下生长的树种(ⅹ)。
95、整地可局部地改变造林地地面形状、坡度、坡面的相对高度和朝向,从而改变种植点附近的小气候因子。
96、调查设计的任务,通常由林业主管部门依据已经审定的造林项目文件或上级的计划安排,以及设计任务书的方式下达(√)
6、今有一片人工营造的桉树林,计划在若干年后培育为工业原料林,但现阶段每年通过抚育可获取一定量的薪材,该林分应划分为( A )。
50、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栽培林木,称为人工更新。(×)
77、森林是构成陆地生态的主体,在维护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中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79、造林区划是林业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进行的,能够最终靠统一的林业区划表达出来。
80、在一定的地区内,进一步划分立地条件类型时,主要考虑地形和土壤因子,一般不再考虑大天气特征情况。(√)
82、防护林树种一般应具备生长快、郁闭早、寿命长、防护作用持久、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繁殖容易等特点。
35、下列混交方法中哪些是适用于矛盾较大,初期生长速度悬殊的主要混交类型( D )。
37、过去生长过森林植被,但在多年前已采伐,原有的植被已被荒山植被所更替,土壤也丢失了森林土壤湿润、疏松、多根穴等特性,这样的荒地称( C )。
43、行状配置能较合理的利用营养空间,以下配置对空间利用最合理的是( C )。
84、密度对树干通直度有影响,加大密度,有利于自然整枝,使树干少节疤。(√)
86、将枝干截取一定长度,平放入沟内,复土、压实土壤的造林方法称为插木造林。(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