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防护林:海南岛千里海疆的绿色屏障[图]
时间: 2024-02-11 15:23:40 | 作者: 半岛棋牌/企业动态
在位于昌江棋子湾旁的国营昌化林场,昔日的荒滩变成了林木茂密的海防林。 记者 宋国强 摄
开栏的话沿海防护林在防风抗灾、护岸固沙、维护生态、美化景观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海南建设绿色之岛的第一道防线年代开始营造的海防林基干林带,经过多年台风袭击,特别是人为破坏,应有的防护功能和作用基本丧失,表现在林带严重断带、林带宽度不够、林带质量不高。
为此,我省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抵御风暴潮等自然灾害能力为核心,以新造、更新和补植为内容,以体制、科学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保护管理为重点,全面建设绿色长城,形成一道集生态、经济、景观为一体的亮丽风景线。
从今天始,本报推出构筑海南“绿色长城”专题报道,全面报道海防林建设情况。一方面,希望能够通过报道唤醒大家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同时以好的典型,给大家以激励和信心,形成全省动员、各方参与、保护家园、巩固岸线的氛围,真正让“三年时间恢复海防林”成为一项全社会广泛参与建设和保护的公益事业。
印度洋海啸造成惨重伤亡的事件直到今天人们依然记忆深刻。大自然的那次震怒启示人们,脆弱的生态环境需要强有力的“绿色屏障”。
海南数十年的实践证明,沿海防护林是保护沿海地区民众美丽家园的“绿色长城”,构筑起结构符合常理、功能完善的海防林体系,可以预防、减轻自然灾难的危害。
重新构筑强有力的海疆“绿色屏障”成为省委、省政府的重要议题之一。海南在继续绘制生态林业建设的蓝图中,海防林将是其中的重要篇章。
“提起荒沙滩,叫人心惊寒,风起不见天,黄沙没屋顶,村庄被沙压,良田变荒滩。”这是至今还在文昌市翁田、冯坡等地流传的民谣。歌谣反映了当时因没有海防林护卫,海南沿海百姓曾饱受风沙之苦。
1972年夏,一次强台风狂袭文昌市冯坡镇。当地村民注意到,距防护林200米内的水稻损失只有23%,而距防护林带300米外的水稻损失高达63%。琼海市在1973年遭受罕见的强台风,是海南灾害史上最惨烈的一次。但琼海长坡镇东圹村委会岭仔村民小组因有大片木麻黄林团团保护,种植的几百株胡椒无一损失。而无防风林的邻近村庄则损失惨重。
省林业局黄金城博士介绍说,一组组事例证明,在海边营建一个自然生态网,可非常大程度上减轻自然灾害。经历创伤之后,人们才进一步了解海防林的价值。饱受大自然侵害的海南人民,从1950年代开始做大规模地营造海防林。
曾是风沙重灾区的文昌,一些区域沿海防护林建成后生态效益显著:未造林前,沙滩上仅有厚皮、老鼠勒等几种耐旱、耐碱、匍匐于地表的植物;海防林建成后,增加10多种植物,林中也出现鹧鸪、毛鸡、穿山甲、松鼠等动物。巨大的绿色屏障,非常大程度上减轻了风、沙、潮等自然灾害,使文昌3000多亩被风沙埋没的耕地得到复耕,还新垦耕地2000多亩。文昌市冯坡镇13个曾经被迫搬迁的村庄,大部分村庄又搬回原址。冯坡镇的白沙村用了8年时间,在该村周围营造了1.6万亩木麻黄林。当1972年20号12级强台风袭来时,沙丘岿然不动,全村175户人家只有75户的房屋受到轻度损坏。
省林科所高级工程师李广翘表示,海防林在防风浪、防暴潮、保护沿海堤岸、防止水土流失、减缓海洋污染、维持大量濒危物种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有“海岸卫士”之称。海防林具有抵御台风、海啸和风暴潮危害,以及防沙治沙、美化景观、调节气候四大重要功效。
被海水环围的海南岛,属海洋性气候,经常受到台风侵袭,海防林是“第一道绿色天然屏障”,可将海风一级一级降小。
海南“生态岛”、“健康岛”、“长寿岛”效应日益凸显,生态经济在海南加快发展。
旅游景区、度假地产、港口经济等产业带逶迤在沿海区域,有400多万人口和70%以上省内生产总值集中在这一些地方,必须有“绿色屏障”守护支撑海南经济的根基。省林业局局长朱选成认为,滨海区域和热带雨林一样,是海南最具价值的稀缺资源。海防林不是一条简单的绿化带,而是一个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生态系统。
但海防林建设道路并不平坦,既有成就,也存在不足:挖钛、采矿,使万宁、文昌一带近3万亩海防林遭受破坏;海水养殖业侵占、毁坏海防林31公里、面积3万多亩
海南海防林多处被人为“撕断”,较长时期没有走出“治理-破坏-再治理-再破坏”的怪圈。海防林受到破坏,面积逐年减少,质量在不断下降,林带严重断带、林带宽度不够、林带质量不高。在全岛1528公里的海岸线多公里,占海岸线多万亩,宝岛沿海环境需要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
海南的立省之本是保护生态环境。只有生态环境保护好了,海南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海防林的建设提上省委、省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这已成为海南800多万人民的共识。
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是长远大计,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省委、省政府发出行动的号角,全省上下要树立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形成全省动员、各方参与、保护家园、保护岸线的良好舆论氛围,真正让“恢复海防林”成为一项全社会广泛参与建设与保护的公益事业。以新造、更新、补植和管护为内容,以体制、科学技术创新为动力,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质量第一和政府主导的原则,全面建设沿海基干林带,形成一道集生态、经济、景观为一体的绿色长城,为创建“绿色之岛”提供环境支撑。
海防林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认识上要有高度,工作上要有目标,行动上要有措施,投入上要有保障,机制上要有创新,突出重点,真抓实干。要扭转海防林“治理-破坏-再治理-再破坏”的被动局面,须加大执法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对毁林挖塘、毁林种植、毁林采矿、盗砍滥伐和乱征滥占海防林的违法活动进行从快从严打击。创新现有林的管护机制,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专业化管护网络。
建设合拢的海防林基干林只是构建完善绿色屏障的第一步。在未来,我省海防林的建设还须从一般性生态防护功能,向以应对海啸和风暴潮等突发性生态灾难为重点的综合防护功能扩展;从结构相对单一防护林体系,向以基干林带为主导,滨海湿地、滩涂红树林、城镇乡村防护林网、荒山绿化等有机配合的多层次结构防护林体系扩展;从营造防护林向绿化美化城乡、改善人居环境扩展。
沿海防护林,简称“海防林”,是指沿海以防护为最大的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其中,沿海基干林带,即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具体划定为:沙岸200米、泥岸100米、岩岸临海一面坡。沿海防护林在防灾抗灾、护岸固沙、维护生态、美化景观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建设绿色之岛的第一道防线。 (邓建华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