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考研:巫山县农村散杂居民族特色经济探讨——基于巫山两个乡的比较研究
时间: 2024-02-04 10:47:26 | 作者: 党群中心
原标题:民族学考研:巫山县农村散杂居民族特色经济探讨——基于巫山两个民族乡的比较研究
摘 要:民族乡是农村散杂居民族聚居地,经济发展受自然历史因素深刻。时代发展探索新的经济发展路径,本文以巫山农村散杂居民族对自我发展优劣因素的综合分析为主,以期诸位对农村散杂居民族的新经济发展思路。
红椿土家族乡和邓家土家族乡均属于典型的高山边远贫困乡。平均海拔高,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煤炭资源丰富。近年来,政府投入幅度增长,交通环境改善,让经济发展形势得到改善。
1.1 巫山县农村散杂居民族经济发展概述。邓家土家族乡,与红椿土家族乡遥遥相望,现有4225人,少数民族人口占42.54%,城镇化率为16.18%。森林覆盖率高,已探明煤炭储量3000万吨,铁矿1亿吨,建有6矿3厂。其经济情况可以概括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很小,第一产业适中发展,居民的经济来源分别为外出务工、种植烤烟、发展养殖等三种方式。红椿土家族乡地下煤炭资源储量约为1亿吨,现有2矿1厂。经济结构为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其中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占据第二,林业的比重较前两者较轻。
1.2 民族乡的经济发展主要形态。国家相关部门对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作了规定,基于此,进行以下叙述。
(1)第一产业。第一,种植业。红椿土家族乡的粮食作物以土豆、红薯、杂粮和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魔芋、烟叶为主,属于特色经济作物产业;以油料、向日葵和辣椒为辅,包括党参、牛膝和贝母等中药材种植。邓家土家族乡现有粮食作物有蔬菜(规模种植)、玉米、土豆、红薯等,经济作物以烤烟(规模种植)、牛王豆和茶叶为主,牛王豆和其他粮食作物属于散户种植。
第二,养殖业。主要饲养猪、羊、鸡、牛,规模养殖。红椿土家族乡有肉牛养殖场1个,邓家土家族乡成立4个养殖合作社。
第三,林业。土家族乡地处巫山山脉南段,红椿土家族乡和邓家土家族乡林地中,防护林树种有杉树、华山松和漆树等;经济林树种有核桃树、板栗树、苹果树、松树和落叶松等,分别有林地10.1万亩和68145亩,森林覆盖率分别为70%和67%。
(2)第二产业。民族乡的第二产业依靠煤炭资源禀赋发展,以简单加工和采掘业为主,已探明的地下煤炭资源储量分别为1亿吨和3千万吨,硫铁矿储量1亿吨。现有硫铁矿一个,四家煤矿、一家砖厂、一个机制木炭厂和两个木材加工厂。
(3)第三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乡镇而言,第三产业的发展基础薄弱,随着现代社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以旅游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消费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两个民族乡的高山地形,适宜的气候,优美的自然景色等优势条件,使当地的旅游发展(避暑胜地和民族风情乡镇)具备了基础条件。根据“一镇一特色”原则,红椿土家族乡计划打造特色乡镇游、夏季避暑及冬季赏雪胜地为主的观赏旅游,邓家土家族乡规划建有冬季滑雪场,打造娱乐旅游。
2.1 优势分析。工业经济慢慢的变成为民族乡的主导经济,粗矿的工业类型的崛起时在众多因素下成长的,农业的种植根据最大收益的原则做调整,第三产业基础薄弱,有后发优势。
第一,资源禀赋优势。客观上存在着经济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主要是有丰富的资源,无论是矿产资源、气候资源还是农林产品资源都相当丰富。气候资源和旅游资源。民族乡的森林覆盖率高,经济林面积大,农业经济历史长,拥有极具地方特色的产品,如邓家土家族乡的牛王豆、土王茶和烟叶,红椿土家族乡的烟叶和中药材。
第二,国家政策倾斜。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巫山两个民族乡的经济发展在市场和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道路逐渐拓宽,同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的发展的策略,退耕还林、交通发展、电网建设和改造、农网建设等,让农民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方式。
2.2 劣势分析。第一,自然因素。从两个民族乡地区的自然因素来看:一是平均海拔高,坡度大,可耕地面积少;二是喀斯特地貌透水性强,地表蓄水难,生态环境脆弱;三是年平均气温8℃,年温差小,农作物生长周期长。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业等第一产业的发展十分依赖自然环境,发展受限程度深;二三产业也深受自然因素影响,例如,自然屏障增加建设成本和施工难度,雨季滑坡致交通不畅,基础设施如网络通讯设施建设缓慢,信号质量差,网络普及局限大,信息的输出、输入能力差,市场信息更新能力受到硬件制约。
第二,历史因素。自给自足的农业,劳动生产力和商品率低;民族乡的散杂居民族扎根大山,传统观念的影响深刻,整体教育水平不高,人才储备困难。
第三,产业体系。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工业经济,是全乡经济的主导。从农业来看,民族乡农作物生长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大,生产效率不高,粮食作物商品率低。
3.1 山区农业主导。两个民族乡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导经济,以散户种植为主。有烤烟和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探索“规模经营”的经济发展道路。农业种植特色:“高山三大坨”口碑,受到大家欢迎。
3.2 区位优势型。两个民族乡位属炎热带湿润区,立体气候明显,植被覆盖率高且品种多,林业经济发展前途广阔;巫山南部与湖北省的建始县接壤,是建始与巫山县交流的门户;两地商品贸易关系紧密,可为民族乡产品提供了市场,节省交易成本。
3.3 资源推动型。煤炭的储存量、质量和销售情况较大程度上决定了民族乡的工业发展状况,开采煤炭的工业经济为民族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1] 黄健英,萨茹拉,朱锦峰.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策略[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47.
[2] 滕新才,陈兴贵.重庆民族乡概况丛书邓家土家族乡[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5-50.
作者简介:邓明燕(1991.10-),女,重庆巫山人,南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专业方向:民族文化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