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的中环新能源如何创下跨界光伏估值第一高?
时间: 2023-12-24 23:37:54 | 作者: 人力资源
《百年孤独》中的人名经常能把人整蒙,光是叫阿尔卡地奥的,就有五个。叫中环的,肯定比阿尔卡地奥要多得多,夸张一点,几乎每一座城市,可能都有一个中环。但是,干光伏的,貌似就只有硅片龙头——TCL中环。然而,现在情况起了变化,市场中忽然又冒出来一个——“中环新能源”。“中环新能源”是一家港股上市公司的证券简称(证券代码:。这家企业本名为“中环控股”,2004年成立于安徽合肥,主要是做房地产。因为跨界光伏,今年5月31日,公司公告更名为“中环新能源”。我们姑且称之为中环新能源第二,它不仅干光伏,而且同样干TOPCon电池。公司股票价格自从跨界光伏以来一骑绝尘,让跌跌不休的头部光伏企业们直呼看不懂。
给出这样一个建议,绝非莽撞。因为赶碳号在国家商标局官网上查询到,“中环新能源”这个商标,明确无误地属于TCL科技集团(天津)有限公司所有。
TCL科技集团(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CL天津”)在更名以前,就是“天津市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它一直是上市公司TCL中环的大股东。
太阳能产品的商标,均归属于45个商标大类中的第9大类。第9类商标,对于一家光伏企业的商标保护而言,至关重要。
国家商标局公开信息数据显示,TCL天津在2022年4月26日才对“中环新能源”这个商标发起申请,在今年4月14日注册申请通过。
值得注意的是,该申请的初审被驳回过一次,通过复审方始通过。不知是否由于其它公司对初审公告提出异议造成的。
另外,很难让人理解,对于有着几十年历史的TCL天津来说,最近一年多才开始重视起“中环新能源”这一商标。不知是否因为发现中环控股跨界光伏以后,才有所触动,开始寻求通过商标进行自我保护,还是中环混改以后,公司在品牌商誉的风控意识上有了系统性的提升。
不管怎样,TCL天津在2022年4月26日不仅对“中环新能源”的多个大类发起申请以外,还同时发起对“中环光伏”、“中环领先”等商标的申请。
有意思的是,除了积极防守之外,TCL天津还发起了进攻,对第37个大类发起关于“中环”、“中环光伏”、“中环新能源”的商标注册申请,不过均被驳回。第37大类主要是建筑服务等,这正是中环控股的老本行——建筑和房地产。
商标是商标,商号是商号,不完全一样。虽然中环控股已完成了更名,但只停留在联交所的备案信息,以及中环控股自家的官网中。无论是香港上市公司,还是安徽中环控股,赶碳号均未查询到旗下有叫“中环新能源”的公司。也就是说,“中环新能源”这个企业名称,中环控股都很难在内地使用。
当然,这只是一次无意中的“撞车”,并不是刻意的“碰瓷”——因为安徽中环控股早在2004年成立之时就叫安徽中环地产,2010年后更名为安徽中环投资,2017年更名为安徽中环控股。
用了近20年的“中环”,不可能放弃,只是大概率不能在跨界光伏时使用,注册商标就更不可以使用中环新能源了。光伏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品牌当然也慢慢变得重要,是各家企业构建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工作内容。
说句题外话,还有一家干光伏的“中环”,叫中环艾能(高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中环艾能(高邮)的大股东不是别人,正是前不久赶碳号关注过的新霖飞,参见《低调的光伏巨兽终究浮出水面!新霖飞400亿搏命光伏?》。
公司实控人以前叫何其新,现在叫何其金,其实是同一个人。这家“中环”,的确与TCL中环能扯上关系:
TCL中环与无锡艾能共同投资中环艾能(北京),后者又投资中环艾能(高邮),现已退股。
让赶碳号关注到“中环新能源”的,是今年11月初网上对其TOPCon转换效率转化效率突破26.06%的宣传。
原文是这么说的:“中环低碳(安徽)新能源的凤台光伏基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于2023年7月份投产,经过3个月爬坡,本次电池转化效率突破26.06%,获得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认证,标志着中环低碳(安徽)新能源在N型TOPCon技术水平已经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不过,目前中环新能源并没有对外披露其标准版型的组件功率,亦未披露在TOPCon的研发投入,仅披露其技术负责人光伏资深技术专家刘志锋。刘志锋前一次引发关注,还是从中来股份辞职。
公司对外介绍,技术带头人刘志锋为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拥有十几年N型电池研发和产业化经验,曾经主导研发成功并产业化的N-PERT、N-TOPCon和N-IBC电池和组件产品,均为国内甚至国际首创。
中来股份公告信息数据显示:刘志锋,1983年4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2011年至2015年,担任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2015年至2016年,担任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经理;2016年至今,担任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20年12月起担任公司副总经理,2022年6月30日辞职。
刘志锋博士技术出身,和一道新能的刘勇博士,不只是本家,在履历上也多有交集,都曾先后在晶澳科技、中来股份任职。
中来股份是中国最早做TOPCon的企业,为此交了不少学费,也积淀下不少技术。在中来时,刘勇负责运营,刘志锋负责技术。知情的人偷偷表示,刘勇在辞职创业前后,曾多次邀请刘志锋加盟而未果。刘志锋选择继续留在中来,又工作了近四年的时间,直到去年。
在光伏制造领域。中环新能源主要项目有两个:一个位于淮南市凤台县,一个位于安庆市桐城。其中,凤台项目启动早,是公司宣传的重点。
据权威新闻媒体报道:“今年5月29日上午,中环低碳新能源6GW n-TOPCon 电池投产仪式在淮南市凤台县举行。截至目前,中环低碳新能源(凤台)光伏产业基地一、二期项目整体建设完成……主要包含2GW先进光伏组件生产车间、6GW N型TOPCon太阳能电池智能工厂、配套设施等,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米(合计投资32亿元)。”
“今年下半年,中环低碳新能源(凤台)光伏产业基地将启动项目三、四期建设,拟规划建设4GW先进组件和16GW高效N型TOPCon电池生产基地,新增投资约80亿元,占地面积623.5亩。”
“明年下半年,将开启建设凤台基地五期项目,拟规划8GW先进组件和8GW高效N型电池项目,新增投资约50亿元,占地面积600亩。一到五期项目全面建成后,凤台基地将拥有14GW先进组件和30GW高效N型电池的产能”。
所幸,中环新能源有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地方国资。天眼查显示:中环低碳(安徽)新能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15亿。中环新能源控股持有53.3333% 安徽州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7亿元,持有46.66667%。这是地方国资,它的实际控制人正是安徽省凤台县财政局。
此外,两家(或称两个股东)在今年8月又合资成立中环低碳(凤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分别持股29%、21%。
其实,凤台县国资对中环的投资和支持力度如此之大,赶碳号并不意外。安徽省全省都偏爱新能源,特别是光伏产业。
地处安徽淮南的凤台县,长期以煤电作为支柱产业,是全国深井采煤第一大县。招商引资动作有些慢于华东其它兄弟县市的凤台,对光伏企业的支持力度一直非常大。赶碳号之前关注过,当地国资投资了选择HJT路线的国晟科技,就是前不久控股乾景园林的国晟科技。
今年9月,据当地新闻媒体报道,国晟能源(凤台)双碳产业园项目首批次集中投产,产品装车发往全国各地。据悉,该产业园首批项目的投产,将有效促进光伏产业链延伸,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270亿元,总税收8.9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3000个。
公开资料显示,凤台县2022年财政收入28.85亿元。凤台县这样一个小地方竟同时布局TOPCon和HJT两大技术路线,雄心“狠”大。
中环新能源位于桐城的项目刚启动不久。2023年7月24日,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中环(桐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GW高效电池生产制造项目(一期)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项目总投资为100亿。
中环新能源亦采取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模式,自己持股71%,地方国资桐城经开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9%。
招商引资很卷,各出奇招、险招、大招。地方政府代建厂房,返税、财政补贴、政府引导基金参与等都非常普遍。但是,像中环新能源这样,每一家子公司都让地方国资高比例投资入股的,还真不算多见。地方国资,为发展经济,也是拼了。
从2021年到2022年一年中,中环新能源股价涨了6倍;来源:东财Choice
中环新能源与地方国资合作,估计也是自身“财力”所限。证券代码为01735的港股,最早名称为泓盈控股。
2019年,安徽中环控股集团董事长余竹云入主,成为泓盈控股(01735)新实控人。因为这个原因,泓盈控股更名为“中环控股”。
安徽中环控股集团是一家房地产企业,总部在合肥市经济开发区,在当地开发了多个知名楼盘。新闻报道显示:2021年3月6日,安徽中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竹云当选为安徽省房地产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
财报显示,中环控股近年来经营业绩不佳,多数时间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或亏损边缘。为摆脱这种窘境,公司在建筑主业基础上,积极拓展大健康、物业投资、物管服务、餐饮供应链等具有潜力的新兴业务。
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收益约为16.14亿港元;企业具有人应占亏损约为2780万港元。
可能受益于跨界光伏,中环新能源在今年业绩有所好转。2023年上半年实现盈利收入16.6亿港元;盈利6,657万港元;净利润2,412万港元。
这样的业绩,公司港股市场估计是多少呢?截至2023年11月29日收盘,中环新能源市值191亿港元,PE-976倍,PB35倍。
这个估值有多高,同样在港交所上市的硅料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协鑫科技可当作参考。2022年,协鑫科技实现盈利收入359.3亿元,归母净利润160.3亿元;今年上半年营收为209.46亿,毛利为87.78亿,纯利润是55.18亿(单位:人民币)。2023年11月27日收盘时,协鑫科技市值只有283亿港元,PE1.8倍,PB0.5倍。
受产能过剩、行业洗牌预期等影响,开年至今光伏板块的长期资金市场表现普遍不佳。但是中环新能源自从跨界光伏后,股价却能一直维持在高位。
很多人说A股投资者不理性,那港股投资人对公司估值的依据,又是什么呢?是目前“2GW的组件、6GW的电池产能“,还是“26.06%的电池量产转换效率”,还是有强有力的地方政府,能够支持中环新能源的光伏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