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党群中心 > 活动动态

赛迪观点|2023年县域发展变革十大趋势

时间: 2023-12-24 23:36:30 |   作者: 活动动态

  2023年,是县域发展历史中关键性一年。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严峻,县域发展范式发生深刻变革,县域发展的动能加速重塑。同时,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新特点,整体韧性显著地增强,县域发展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寻求新突破,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受到极大的关注。赛迪顾问预测,县域发展变革将呈现以下十大趋势:

  近年来支持加快县域补短板强弱项,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深入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成为城镇化工作的重点方向。首先,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城镇化建设潜力巨大。2021年年末全国非流动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仍然有5亿左右人口生活在农村,县城作为连接城乡的重要节点,能有效的为数量众多的非城镇人口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配套,是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重要载体。其次,县城被赋予了重大历史使命。县城作为县域的中心,是县域各类建设和运行的中枢。加大县城投资力度,增强县城消费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持续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能级,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为更好扩大内需、协同城乡、实施乡村振兴等提供了有力支撑。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进入重要机遇期。

  2022年5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总体思路。首先,县域发展受制于所处区位、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人口规模等客观基础,不同发展阶段县域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家层面深化分类引导,鼓励发展一批经济强县、专业化强县、农业强县、生态强县、转型发展强县。其次,分类引导将更好地释放县域发展韧力、潜力、活力和动力。全国1870多个县域整体呈现基数大、地域分布广、资源禀赋差异大、要素条件特色鲜明等特点,细化分类引导后有利于县域更好地释放经济发展势能,有利于把县域打造成为国家高水平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一方面,撤县建市设区曾是过去一段时期内快速实现城镇化的重要路径。近20年来,县域数量减少了200个左右,相应的则增加了近200个市辖区数量。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控撤县建市设区”,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慎重从严把握撤县(市)改区”。当前,以人为核心、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进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国家将更合理地确定城市规模,以城市面积扩张为典型、粗放型城镇化时代结束。另一方面,城市群、都市圈及大城市的撤县建市设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城市进入了“无县时代”,撤县建市设区工作阶段性完成,县域数量持续减少的趋势将会得到改变,县域数量将会保持相对的稳定。同时,将更好地发挥县域行政区划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各省(区、市)成为统筹县域经济发展、培育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云南设立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定期公布县域经济10强、跨越发展先进县、跨越发展进位县。湖南把县域经济定位为打造“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的强力支撑,组织实施新一轮特色县域经济强县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支持30个县市创建创新型县,实施县域税收增量奖励政策,推动“市县同权”扩权强县改革。四川把县域经济作为支撑“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的策略的重要基石进行培育,制定具体措施鼓励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坚持分类引导,深化扩权强县改革。陕西成立省推进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一县一策”壮大主导产业方案,“一县一区、一区多园”推动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加大扩权强县力度,明确要建成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强县和旅游名县。湖北围绕“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实施“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战略,增强省级县域经济发展势能,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

  在县域发展定位差异化引导背景下,强县的内涵随之发生深刻变化。总体看,强县可概括为经济强县、专业化强县、农业强县、生态强县、转型发展强县等5大类型。首先,经济强县门槛提高,进入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千亿县”,拥有较高城镇化率等特征,将是经济强县的重要前提。其次,专业化分工加快县域承担更多特殊职能,商贸强县、文旅强县、边境(口岸)强县、细致划分领域制造强县(轴承县、电声县、线缆县)等承担国家特殊功能职能的县域,也有机会进入强县政策支持范畴。产粮大县、粮油大县、畜牧大县、蔬菜大县等农业主体功能县域数量多,占县域总数的比例高,也是众多县域的初心使命所在。农业强县中承担特殊职能、拥有鲜明特色的县域,也将是政策重点支持的强县。此外,“双碳”战略、生态文明等国家重大部署,将对承担生态功能为重点的县域进行细化,部分县域的生态价值将受到更大的关注。资源型、收缩型县域受制于资源枯竭、人口流失等因素,探索收缩发展、减量发展模式将是其重要任务。引导各类要素与之发展阶段相匹配,培育一批减量发展、收缩发展、转型发展强县、示范县将会是培育强县的一个重要方面。

  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慢慢的变多县域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大关,县域经济总量慢慢的变大。从头部强县看,2021年GDP超千亿元的“千亿县”数量迅速增加至43个,经济总量持续壮大,慢慢的变多县市GDP突破千亿元慢慢的变成了常态。同时,400亿-600亿元GDP县域数量众多,县域间竞争激烈。GDP超过500亿元县域达到160个左右,GDP超过400亿元县域超过300个,占全国县域总数近1/6。经济强县普遍产业基础雄厚,通过持续优化产业体系,发展核心驱动力不断提档升级,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向城市经济发展模式跃升,小县城不断释放出大能级。

  县域经济占国家经济总量比重显而易见地下降,2011-2020年,县域GDP占国家经济总量由51.0%下降至38.5%,占比年均降低1.3%,下降幅度大、维持的时间长。一方面,行政区划调整、市辖区发展强势崛起、县域发展动能持续减弱等,加速了县域经济总量占国家经济总量比重的降低。另一方面,县域自身发展动能减弱是根本原因。中国已转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县域定位、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到了全面重构阶段。此外,当前国家层面格外的重视县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等方面,制定系列强有力举措,县域作为国家高水平发展短板加速补齐必将成势。

  乡村振兴关键在县域,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更离不开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首先,县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本行政单元和重要抓手,推动乡村振兴落地实处,补齐乡村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短板,更好地实现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其次,县域层面看,发展短板和潜力均在乡村,当前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力度空前,为加快构建乡村发展、城乡融合的县域发展格局提供了重大契机。最后,发挥乡村振兴的战略引领作用,为县域改善城乡关系、提升基本服务配套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增强要素集聚能力创造了条件,县域必然借助此重要窗口期补齐发展短板,实现更高质量的跃升发展。

  一方面,当前县域是消费和投资潜力行政单元。当前,县城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消费支出仅相当于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1/2和2/3左右,消费和投资潜力均有较大增长空间。另一方面,当前县域发展仍以资源开发型投资驱动为主,但投资的重点领域发生了较大变化,除传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领域外,新型基础设施、生态价值转化、新兴起的产业等领域逐步成为县域投资的热点。此外,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城综合服务功能必然要求更好地释放县域的投资和消费动能。县域产业平台、商贸流通网络、消费基础设施、数字化信息网络系统、公共服务配套体系是当前县域重要投资领域。县域各类物流配送、专业市场、消费基础设施加速建成,为打通县域消费堵点和断点,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提供了更好地消费场景,县域消费能力得到更优秀地释放。

  数字经济作为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推动中,已经深刻影响到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快速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成为县域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一方面,数字化改造成为县域重要突破点,产业数字化、政务数字化、商业体系数字化、治理体系数字化、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等众多领域为县域数字化应用提供了重要场景。另一方面,布局5G基站及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典型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增强县域的智慧化发展能力,成为县域培育新增长点,打造县域新亮点的重要路径。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半岛棋牌/企业动态
项目展示
法律法规
招标采购
中标公示

党群中心

专题专栏
活动动态
学习中心
组织建设

人力资源

人才理念
日常管理
半岛游戏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