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新闻资讯 > 法律法规

北理工珠海学院大学生探寻广东生态保护密码

时间: 2023-09-05 12:14:55 |   作者: 法律法规

  在刚刚结束的暑假,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校报通讯社的7名大学生,通过两个月的社会实践,以珠海为重点,对我省的湿地和海洋ECO开发保护情况做生态国情观察主题的深度调研,以青年视角探寻“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广东密码”。

  珠海市作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孕育出了丰富的湿地资源和海洋资源,多年来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道路。珠海乃至广东的生态保护之路有什么“独家秘笈”?青年大学生又该如何助力我省的湿地和海洋保护?带着这样一些问题,从7月5日至9月10日,北理工珠海学院的大学生们与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动,通过实地走访与线上调研结合的方式,围绕“珠海湿地生态保护现状”“特定群体对湿地保护了解程度”“湿地保护科普宣传的短板与创新路径”等主题,探究“十四五”时期我省湿地生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规划利用、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白海豚被环境学家视为衡量海洋生态环境的活指标,中华白海豚的身影出现意味着该地区的水质和海洋生态环境较为良好。珠江口水域是中国中华白海豚分布最密集和拥有资源数量最多的区域。这里能成为海豚栖息活动的密集区,主要得益于珠江口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

  调研中,实践队成员了解到,根据 2020 年《中国生态环境情况公报》,珠江口的河口生态系统呈现亚健康状态,虽然目前尚能基本适合鱼类的生长和繁衍,但近些年白海豚种群中标志性生物非自然死亡情况仍然严重,这也代表着珠江口水域生态情况不可以小看,其中溢油污染、船舶废水、农业农药、渔船事故更成为保护区防不胜防的工作难点。

  在对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的线上调研中,实践队成员找到了该保护区在湿地生态修复中的关键一环——清除“毒草”互米花。

  这种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海岸的植物,原本想用于ECO保护,但其繁殖能力极强,占据了大量的生存空间,打破了生态平衡,致使大片红树林和盐沼植物消失。为恢复淇澳岛的湿地生态环境,各方技术人员经过实地调研和反复对比试验,最终找到了利用人工引入速生红树植物控制互花米草的方法。历经15年造林恢复,淇澳岛上的红树林面积由32公顷增加到500公顷,成为国内最早开展人工恢复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根据淇澳红树林湿地修复实践经验,各级部门还制定出了我国林业行业标准《红树林控制米草属植物作业规程》《困难立地红树林造林作业规程》和广东省区域标准《红树林造林作业规程》 等一系列标准,为我国的湿地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为了了解当前我省湿地保护科普宣传的真实的情况,学生们面向社会公众发放了近400份调查问卷。问卷结果为,近八成的受访者愿意了解湿地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参与相关的志愿活动,可见公众对于生态保护的参与热情较高,但也有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对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模式不够与时俱进、宣传效果不理想,仅有不到二成的收房的人说对于海洋污染等生态保护尝试非常了解。

  对此,实践队专门撰写了调研报告,并着手与相关保护机构联手,共同设计以湿地和海洋生态保护为主题的科普海报,并将尝试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发布一批科普宣传作品,在生态保护的道路上作出自己的努力。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半岛棋牌/企业动态
项目展示
法律法规
招标采购
中标公示

党群中心

专题专栏
活动动态
学习中心
组织建设

人力资源

人才理念
日常管理
半岛游戏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