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人快看!你家小区旁的小山要这样“改造”
时间: 2023-12-24 23:41:21 | 作者: 新闻资讯
规划至 2020 年,受损山体修复率达到 25%,规划至 2025 年, 受损山体修复率达到 60%,
据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介绍,编制《宜昌城区保留山体生态修复规划》,旨在通过宜昌城区山体生态修复实施解决以下问题:
确保山体地灾得到一定效果治理、山体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山体景观特色得到非常明显提升。
构建较完善的山体生态修复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一套成熟可推广的山体生态修复模式。
努力打造宜昌为长江生态文明先行区和绿色发展引领区,筑牢长江生态绿色屏障。
围绕保障“一江清水东流”的生态保护修复总体目标,我市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分为三个片区:西部库区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区、中部缓坡丘陵水环境污染重点治理区和东部平原综合治理区。三年共计实施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子项目40个、长江岸线个、流域综合治理与区域生态修复子项目6个、化工围江治理子项目13个、国土综合整治子项目3个、机制体制创新与能力建设子项目2个,共六个大类83个子项目(工程管理类),计划总投资90.00亿元。
2017年6月6日,西陵区工业园附近一山体生态修复。实施工程人员肩挑水泥沙浆浇筑挡土网,填土后种植绿草,让的山体重披“绿装”。既解除了滑坡安全风险隐患,又让这里的环境变美。记者 黄翔 摄
2019年3月5日下达了第一批《宜昌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2019年实施计划》。其中,2019年续建、开工项目62个,计划总投资78.55亿元,2019年计划完成投资34.03亿元,占三年计划总投资的37.8%。
湖北省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获批项目总投资103亿元。截止今年6月底,宜昌市累计完成投资17.4亿元。
一是积极对接落实部关于长江干支流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及相关奖补政策。结合长江干支流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核查建档工作和2018年度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变化与矿山开采损毁土地变动情况数据复核工作,对宜昌市沿江十公里全域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目前已将宜都、秭归、五峰、长阳、夷陵、西陵6县市区的175公顷土地纳入部废弃矿山恢复治理系统。
截止目前,宜昌市已完成79家矿山,恢复治理940亩,复绿面积668亩。力争完成每年一百万平方米的治理目标。
根据《宜昌城区实行“山长制”落实保留山体生态修复及管护责任工作方案》,城区15处共140.61公顷的自然山体划分为85个责任板块,由62个山长单位做覆绿提升和管理养护。
截至目前,已有55家“山长”单位开展覆绿栽植,栽植苗木约5万株,苗木整体发芽率达80%,
通过对接宜昌市永久性保护的重点绿地和山体,考虑山体的区域位置、景观视线、收到损害的程度和周边城市建设等因素,规划确定重点山体共计67 座,山体总面积约 41.81 平方公里。共分为三种类型进行修复。
规划生态保障型的重点山体共计 22 座,山体面积约 18.17 平方公里,涉及山体受损面积约 3.20 平方公里。该类山体采取自然生态恢复为主,人工生态修复为辅的修复方式。
一是处理山体地灾。采取适宜的工程措施消除西陵峡口山体、将军包、谭包山、高家岩和谭家河山体等地质灾害隐患。
二是经济实用的边坡治理。依据山体不同坡度和地质条件,重点对城乡路山体、共前村山体、东站路山体、点军坡、偏岩山、四方山、马兰路山体、羊子坪山体和石碑滩山体等采取经济可行的稳固边坡和植被恢复方式。
三是山体生态覆绿。首先清除山体保护范围内的违建项目;其次针对耕地使用和植被稀疏的情况,要求全部退耕还林和人工补植,考虑四方山、谭家河山体、荆门山和石碑滩山体
四座独立斑块山体的规模较大,且分布大量村民点和耕地,因此重点对沿长江、黄柏河、翻坝高速、沪渝高速、夷桥路、江城大道、谭艾路、发展大道延伸段的山体界面予以修复,其他区域严格保护和控制,条件成熟后再完成该区域的退耕还林和补植工作;
最后通过封山育林、封禁围栏等方式还原其自然生态本底,恢复乡土植被群落,丰富生物多样性。
规划景观游览型的重点山体共计 12 座,山体面积约 10 平方公里,涉及山体受损面积约 1.48 平方公里。该类山体采取人工生态修复和自然生态恢复相结合的修复方式。
一是处理山体地灾。采取适宜的工程措施消除五龙山体和七里冲山体等地质灾害隐患。
二是利于景观营造的边坡治理。依据山体不同坡度和地质条件,采取利于植被景观营造的稳固边坡方式,重点对青峰山、五龙山体和七里冲山体等进行治理。
三是打造景观游览山体。首先清除山体保护范围内的违建项目;其次针对耕地使用和植被稀疏的情况,要求全部退耕还林和人工补植,宜结合季相变化优先选择乡土树种,营造观赏性强的风景林;
最后是游憩步道设置和景观节点空间打造,依据山体修复实施方案,结合地形布置游憩步道,局部区域植入观景平台、休憩设施等人工景观,提供可观可游的休闲游憩场所。
规划城市公园型的重点山体共计 33 座,山体面积约 13.65 平方公里,涉及山体受损面积约 4.00 平方公里。该类山体采取人工生态修复为主,自然生态恢复为辅的修复方式。
一是处理山体地灾。采取适宜的工程措施消除半岛公园、东辰体育公园、白马山公园、笔架山和磨基山公园等地质灾害隐患。
二是契合公园主题的边坡治理。依据山体不同坡度和地质条件,围绕公园主题,可采取浮雕、景观边坡等方式来进行治理,具体包括镇镜山公园、沙河环保公园、东辰体育公园、联丰公园、雷家冲公园、笔架山、五龙公园、六泉湖山体和求雨包山体等。
三是建设城市山体公园。首先清除山体保护范围内的违建项目;其次针对耕地使用和植被稀疏的情况,要求结合公园景观和场所活动需要,完成退耕还林和人工补植工作;
最后是营造环境优美的城市山体公园,结合上位规划对山体公园的主题定位,因地制宜,建设文化、体育、教育、科研等不一样的山体公园。